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exels

中年後,請拋開無謂的自尊心!精神科醫師:建立兩個心態,職涯之路才能長遠

2024-05-22 日本精神科醫師 奧田弘美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資深員工找我商量「無法融入工作及人際關係」時,我經常會轉述某位女醫生的話。亦即中村恆子醫師說過的話。她是我的恩師,直到 90 歲都還是全職的專業醫生。幾年前,中村醫師有機會將她得以終生活躍於醫療第一線的祕訣付梓成冊。中村醫師書中的話,對資深員工身為組織的一員,如何堅持到最後非常有幫助。我也想介紹一部分與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中年後,轉職失敗就像一場重病!資深的你,換跑道前要放心上的 5 件事

「不要被喜不喜歡工作左右,也不要過於堅持生涯規畫」

聽到 90 歲還繼續當醫生,也許會以為她非常喜歡懸壺濟世,或是充滿使命感。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完全沒有出人頭地、功成名就,或想成就什麼的念頭。我只是為了賺錢養活家人,不得不完成眼前的工作。」中村醫師輕描淡寫地說。

終戰兩個月前的昭和 20 年 6 月,中村醫師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前往大阪,進入現為關西醫科大學的前身「大阪女子高等醫學專門學校」就讀。當時她才 16 歲,剛從高等女學校畢業。戰爭尾聲的大阪經常受到美軍的空襲, 不知道什麼時候 B29 戰鬥機會飛來一陣機關槍掃射,她就在這種步步驚心的情況下入學。入學的理由並非「為了國家,我想成為醫生」而是「為了活下去」。

她家很窮,還生了很多小孩,所以生活非常困苦,有幸得到在大阪開業當醫生的叔叔說:「所有醫生都從軍去了,國內的醫生不夠,如果妳的成績還不錯,就去考醫專吧。考上的話,我幫妳出學費。」於是中村醫師發奮圖強,參加考試,順利考上了,她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是「什麼都可以,總之只要能有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她說自己從成為醫生到 60 歲左右,工作都是「為了生活」 。與當耳鼻喉科醫生的男人結婚,也生了小孩,但丈夫把薪水都花在喝酒上,對家庭毫無貢獻,因此「為了生活」一直是她繼續工作的強烈動機。年過 60,子女也長大成人後,因為「反正待在家裡也沒事做,不如趁自己還有利用價值,還能幫助別人的時候繼續工作。工作已經是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了」,繼續雲淡風輕地工作。

延伸閱讀:跨領域轉職,等於打掉重練?放棄耕耘 9 年的專業,我才發現「穩定」是種錯覺

「拋開無謂的自尊心,成為別人容易搭話的人」

我和中村醫師在同一家醫院共事過 3 年左右。當時中村醫師已經 70 好幾了,但是與年輕醫師及護士、工作人員都處得非常融洽。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她給人「很容易搭話」的印象。

醫生通常都在 60~65 歲退休,但中村醫師即使超過這個年齡,也依舊是組織求之不得的人才。即使是自己負責的患者以外的雜事,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會毫無壓力地問她:「醫生,可以拜託妳順便看一下這位病人嗎?」中村醫師也都隨和地答應:「好啊,沒問題。」

就算年輕的護士問她:「醫生,這位患者的術後管理該怎麼做?」她也會說:「我看看喔,我的想法是這樣,妳有什麼想法?」而不是要對方照自己的方式做,她隨時散發出一股可以找她商量的氛圍。

不是築起一道拒絕的高牆「這不是我的工作」,而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臨機應變,貫徹與其他員工同心協力的態度。相反地,對於自己不懂的部分,像是操作電腦等方面則老實地請求協助 :「教我一下~」誠心誠意地向幫助自己的同事道謝:「謝謝你,救了我一命。」建立起「互相扶持的關係」。

我認為像中村醫師這樣「臨機應變,順其自然地面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將成為年長者接下來的時代在職場上笑到最後一刻的最大重點。

(本文出自《我心態好好》,幸福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我心態好好:領多少錢做多少事,完全可以!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