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xFrame

別讓「且戰且走」的會議粉碎團隊產能!想開一場高效率的會,請做到這 2 點

2024-06-24 羽田康祐k_bird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太多會議都是「先開再說」。
與會人數太多,不只耗費時間,也不容易整合意見。

「這次的會議也請某某人出席吧!」
「總之,我們先從這項議題開始吧!」

太多會議給人的感覺都是「先開再說」,根據筆者的經驗,以「總之」為開場白的會議大多拖拖拉拉,沒完沒了。因為「總之」的背後隱藏了「並未深思,只是先這樣做」的意思,至於會議要怎麼開,就「且戰且走,聽天由命」了。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不想再開冗長無效會議的話,請務必注意以下兩點:
重點 1:精簡開會人數
重點 2:分配每項議題的討論時間

星出版 2BBZ0025 p.171.jpeg
星出版
延伸閱讀:冗長的會議,正摧殘你的團隊?掌握「微型會議」 4 重點,十分鐘追完工作進度!

重點1:精簡開會人數

很多時候,最後才想到「也邀請某某人來開會吧!」,其實代表某某人之於這場會議是可有可無的人。這種想法只會增加會議的出席人數,很容易拖累會議效率。

或許會議主辦人是為了對方好,才邀請對方出席,但大多數這類「可有可無」的人,並不了解會議主題,只是因為會議主辦人邀請就來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以作客心態出席會議,自然不容易有深入的討論。

此外,會議人數愈多,原本有共識的提案也難以統合意見。每個人的發言時間變少了,討論容易流於表面。一直到會議結束之前,很多人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會議快結束的時候,有人跳出來反對,提出其他意見,又拖延了許多時間,甚至將這次開會的議題帶入下一次會議。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必須改變選擇與會者的標準,不再邀請「所有相關人士」,而是以「不在場會很麻煩」為前提,只邀請「必要人員」出席。

如果你不是會議主責窗口,也不是因為「不在場會很麻煩」而出席會議,純粹是來湊人數的,不妨在開會時點出各議題的論點,發揮「暗樁精神」提出建議,例如:

「我有個提議,這項議題與其由所有成員一起討論,不如選出幾位代表,由他們接著討論,或許比較合適。」

延伸閱讀:告別無效率會議!賈伯斯的 3 個重要提醒,開啟高效團隊合作

重點2:分配每項議題的討論時間

開會時通常會訂定主題和結束時間,但不見得會針對各項小議題分配討論時間。

若能針對各項小議題分配討論時間,可以有效發揮「截止時間的效果」,縮短整個會議的時間。根據筆者的經驗,若每項議題都規定了討論時間,大家就會從重要議題開始討論,或是在討論某項議題時只決定方針,剩下的工作交給小組會議去做,設法提高會議生產力。

但是,這裡的重點不是需要根據時間表結束討論,這不是開會的目的。開會的目的是「要達成目標」,若在目標達成前因為時間到了就直接結束會議,這是捨本逐末了。分配每項議題討論時間的目的,是要提醒每位會議成員「注意時間」。

遺憾的是,不少企業中有一定年紀的人,開會時較不注重時間,有些人甚至認為開會時間愈長,會議就愈充實。只要事先針對每項議題分配討論時間,並且有效掌控,就能慢慢提升時間意識。

筆者某次開會時確認每項議題的時間分配,當時我說:「這次要討論三項議題,每項議題大約討論 20 分鐘,所以討論時間是一小時。不過,第二項議題看起來需要較多的時間討論,所以時間分配大約是 15、30 和 15 分鐘,各位覺得如何?」利用這個方式,也能讓會議主持人注意時間。

討論時間如果快到了,我也會出聲提醒,催促大家加速討論,自然能夠發揮截止時間的效果。只要善用「暗樁」技巧,就能在融洽氣氛下,提醒大家注意時間。

總結

◎「先開會再說」的心態,是讓會議「且戰且走」、效率不佳的原因。
◎ 只邀請「不在場會很麻煩的必要人員」出席會議。
◎ 針對每項議題分配討論時間,提升與會者的時間意識。

星出版 2BBZ0025 p.174.jpeg
星出版

(本文出自《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星出版)

相關文章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減量增質,啟動高效工作思維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