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leonardo.ai

擠不出時間運動、陪伴家人?善用「一周三次」習慣學

2024-07-12 蘿拉‧范德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莉亞.柏曼(Leah Burman)在養育幼兒的生活上,想出了很好的節奏。她是住在馬里蘭州的軟體開發員兼敏捷開發教練, 習慣在上班前的清晨五點半運動。小孩睡覺(晚上八點半)後、莉亞睡覺(晚上十點)前,莉亞和擔任大學體育教練的老公伊恩會共度這九十分鐘的時段。

延伸閱讀:時間管理別再用四象限規劃!時間預算3步規劃法,更有效的工具、心法秒學

孩子都會大的,等孩子大了以後,這個行程突然就再也沒用處了。柏曼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前的九歲至十二歲期間,就跟爸媽一樣晚睡。這年紀的孩子確實再也不需要保姆了,但從事活動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人監督一下,所以莉亞和伊恩配合學校作息時間,調整了工作上的行程。莉亞早上六點就開始工作,伊恩早上負責處理孩子的事情。放學後的時間,莉亞接手處理,而伊恩在訓練。

最終結果:上班日的晚上,他們再也沒辦法共度兩人時光。

2019 年末,我和莉亞初次寫信討論她的行程,莉亞對我說,早上六點工作,開始「扼殺了自己早上的健身課表」。「在小孩下午從事活動的時候,或晚上晚一點的時候,我試過在這兩個時段健身,但就是不適合。」結果:「最後我跳過了大部分的時間。」

莉亞對這種情況不太開心。她想要弄清楚,在行程滿檔的生活中,還要兼顧運動時間和伴侶時間,有沒有什麼新的選擇。所以我請她記錄自己是怎麼度過一週的時間,然後再看看我們可以怎麼做。

她記錄的第一週情況令人欽佩。對方都已經讀過生產力部落格和書籍,所以提議幫對方進行時間大改造,是有些大膽的提議。莉亞利用通勤時間收聽Podcast 節目。她規劃了各種的週末探險,她對我說,這是她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而她老公帶球隊去比賽的時候,她每年約有二十個週末要獨自帶孩子。柏曼家會跟朋友去划船,去園遊會,摘蘋果,還會去葡萄園品酒。生產力專家卡爾.紐波特把專注工作的時段稱為「深度工作」,莉亞騰出了「深度工作」的工作時間,還在她的日誌裡這樣稱呼。對時間規劃的認識,已經算是專業級的了。

至於運動時間和伴侶時間這兩個她煩惱的源頭,其實沒有那麼糟糕。她做了協商,一週有一天在家工作(當時是二○一九年,這世界大部分的地方都還沒採行在家工作的模式),而她和伊恩會在那天共進午餐,餐後,伊恩出門上班(指導下午的課)。運動的部分她星期六會舉重,星期三晚上跟朋友散步。

這兩件事都不太佔時間,卻很重要,帶來的體悟更是得以改變人生。這種說法聽來也許很戲劇化,但我會在這章提出論證。「未曾」以及「沒我想的多」,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後者會引發漸進的變化,一段時間過後,行程就會產生變化。其實,行程產生變化,對生活的整個態度也會隨之改變。

養成一週三次的習慣有何好處?

所以莉亞為了舉重與伴侶時間尋找空檔的時候,我提議她採用效率時間的規則四:養成一週三次的習慣。

把目標定為每天都做某件事,一星期有七天或甚至五天要做,可說是難上加難。某些健康的習慣,比如活動筋骨十分鐘或刷牙,是值得費心去做的。 不過,很多事情不用每天做。事情不用每天都落實,也不用每天都同一時間落實,在生活中還是有其意義。在我看來,一週做三次的事情,就算是經常做的事情。

這是好消息,因為把目標定為一週三次,相當可行。很多時候,大家注意自己的行程,就會發現某件事已經是一星期做了一次或甚至兩次。而要做到三次,需要的是一些妙計,不是全面的生活方式改造。有幾件好事已經在發生了,你要做的就只有再加上幾件好事。成功―也就是騰出時間做心目中的重要事情―就在伸手可及之處。當成功就在伸手可及之處,人就會獲得成功。雖然心態的轉變跟實際行程的改變差不多,但是心態的轉變很有力量。心態轉變,我們跟時間的整個關係就會隨之改變。

就莉亞的情況來說,她不用為了安排舉重,強迫自己週一到週五清晨四點起床。她可以在週六早上和週日早上舉重,這段時間合理多了,而且家裡還是很安靜。在家工作的那一天,她也可以在地下室舉重,特地去替代通勤時間。這樣就是一週三次了,符合習慣的定義。她只要做出一個小改變,就算是規律從事肌力訓練了。

延伸閱讀:時間總是不夠用?一周工作「切成10大塊」,總經理級也適用的時間管理法

至於伴侶時間,柏曼家只要跳脫星期六晚上(伊恩的球隊有比賽行程,所以很複雜),還有上班日晚上八點半以後的時段―這兩個時段以前行得通。每週在家吃一次午餐,是不錯的想法。莉亞提到,以前,夫妻倆有時會在上班日的晚上去附近約會。她覺得兩人可以挑一個晚上,在全家人吃完晚餐後出門喝一杯,家裡就交給年紀較大的那個孩子負責。夫妻倆會在大約一小時後回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她提到兩人的臥室外面有門廊,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避開孩子,享有一些隱私。夫妻倆的目標可以是週末在門廊共度幾分鐘的時光,這樣就能一週三次特地培養感情。

莉亞決定試試看這些策略。

幾週後,她回來找我,還帶了另一本時間日誌,比第一本還要更令人欽佩。她依照原本的計畫,舉重三次。正如她跟我說的,她認為運動是孩子在托兒所的時候或老公帶小孩的時候做的事情。不過,小孩年紀大了,不一定要這樣做,所以她需要「拋開陳腐的時間概念」,而在靜謐的旅程上,我們都應該考慮拋開那個概念。就莉亞的情況來說,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週末早上睡得夠久,在他們想起床以前,她或許可以去跑個馬拉松。她和伊恩共進午餐,出門喝一杯,有幾次還在門廊那裡聊了很久(不是只有一次!)。她提到兩人「開心又訝異,原來只要特地找時間,就會找到很多的時間」。

2021 年,我對她進行後續追蹤,她說她還是繼續維持這些新的習慣。疫情封城期間,她和伊恩開始向當地的一家公司買開胃菜拼盤和雞尾酒,每週五下午,美食就會送達。孩子會自己玩,夫妻倆一起坐在門廊,迎接週末的到來。她回報:「我很訝異,我們根據你的時間大改造而做出的改變,還是保持在原位,就算發生疫情,也不例外。」沒錯,她週末還是會舉重。她把舉重安排在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二(四個排好的行程,至少有三個行程會落實,這概念下一章會探討)。舉重加上每天散步(在下午三點前活動筋骨!),她算是很常運動。她表示,「養成一週三次的習慣」規則已經「對我的生活造成莫大的改變,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本文出自《靜謐時光》,遠流 )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

靜謐時光:平息混亂,騰出時間做要事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dreamstime

9 成老闆沒發現的數位轉型盲點:缺少「自己專屬的域名」,等於把客戶拱手讓給平台!

經理人X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25-10-0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有 167.4 萬家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 98%,近九成已投入數位轉型,從導入數位工具、社群行銷到進駐各大平台,努力跟上消費行為的變化。但縱然許多企業積極投入數位化,卻忽略了在數位世界「被找到、被信任」的關鍵門檻,而這正是企業專屬域名的重要性。

在 AI 時代,資訊大量生成,真假難辨已成消費者最大痛點。企業要被找到、被信任,第一步就是擁有專屬域名。根據 2025 年《Consumer Pulse Report》,有 74% 的消費者更信任與品牌名稱完全一致的域名。對中小企業而言,註冊 .tw 或 .台灣域名不只是在地品牌的數位門牌號碼,更是避免仿冒與釣魚風險的防護盾。專屬域名代表真實身份與長久信任,是數位轉型中最穩固的基石。沒有專屬域名,就等於在數位世界失去定位;擁有 .tw域名才能在資訊洪流中被正確看見、被消費者選擇。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從域名開始,建立企業的信任基礎

「沒有信任,就沒有轉型。」TWNIC 董事長黃勝雄語氣堅定地說。他指出,台灣過去 25 年成功建構了高速且普及的網路環境,但數位信任卻沒有同步建立,企業與消費者都在承擔隱形的風險成本。「數位轉型不只是上平台、買廣告,更要先確保顧客能找到真正的官方入口,並且放心與品牌互動。」他強調,註冊與品牌名稱一致的域名,是建立數位信任的第一步,也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基本的約定。擁有明確的「門牌號碼」,不僅能向市場清楚宣告品牌身份,更能把流量與顧客資料導回自己,避免完全受制於第三方平台的演算法或規則。

黃勝雄指出,台灣需要建構自己的「數位信任體系」,以公開、透明、隱私保護為原則;同時,TWNIC透過國際合作建立「受信賴通報者」(Trusted Notifier)機制,由可信任通知機構通報並快速處理涉嫌惡意網路活動,進一步強化域名安全治理;他強調.tw 與 .台灣域名是這個信任機制很重要的基礎。相較於國際域名,.tw 與 .台灣域名受台灣法律保障,違法與詐騙案件比率僅 0.07%,是企業建立官方網站、守護品牌資產的最佳選擇。「唯有將信任融入制度、技術與文化,台灣的數位發展才能真正站穩。」

黃勝雄.jpeg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黃勝雄董事長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讓數位轉型不只是上雲端,域名更是品牌管理的起手式

長期關注台灣企業數位化進程的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王怡雯觀察,許多中小企業還停留「數位優化」階段,「只是把流程上雲,商業模式卻沒有真正改變。」她指出,有些傳產甚至仍用傳真接單,南北數位落差明顯,顯示轉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數位時代

她提醒,AI 正在改變流量分配的規則,能不能被看見將決定企業能否抓住下一波商機。若能擁有自己的域名並建置專屬網站,不僅能強化搜尋引擎與 AI 的索引效果,還能在下一波流量紅利來臨時把握曝光機會,提升行銷能見度。「很多老闆覺得品牌名稱和域名不同也無妨,甚至只用社群平台開店。」王怡雯說,這樣雖然短期見效,卻埋下長期風險:「一旦平台演算法改變,流量與顧客資料都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裡。」

她形容域名就像數位世界的門牌號碼;與品牌同名的專屬域名不只讓消費者和搜尋引擎能找到企業,在 AI 時代更能提升被引用的機會,形成可持續的網路流量。「如果沒有把這個門牌號碼訂下來,就等於放棄了下一波數位紅利。」王怡雯最後提醒,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是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從域名、官網開始把品牌內容整理好,才能把轉型真正轉成企業成長動能。」

建立數位店面,讓域名成為企業的關鍵投資

企業對域名的重要性認知仍然不足,TWNIC 執行長余若凡強調,第一步就是先把品牌的「門牌號碼」建立起來。「域名就是數位世界的門牌。沒有門牌,顧客和搜尋引擎都找不到你。」她提醒,許多企業把生意放在社群媒體上,就像租在別人的房子裡,「房東」一旦改規則,流量和顧客資料可能瞬間消失。

她指出,擁有自己的 .tw 或 .台灣域名並不困難,每年僅需數百元即可完成註冊,再用受理註冊機構的一站式服務,就能建好一個簡單官網,讓所有行銷活動有個長期的「官方落點」。這不只是集結被平台收走的流量,更能累積品牌的自然曝光,確保消費者每一次搜尋都能找到真正的官方網站。

余若凡補充,2024 年已有 2,219 筆 .tw 域名完成 DNSSEC 部署,超過六成域名啟用 HTTPS,顯示企業對資安防護需求持續上升。「DNSSEC 透過數位簽章驗證 DNS 回應,確保資料不被竄改,讓使用者安全到達正確網站,同時強化網路信任基礎。」她說TWNIC亦推出綠色域名認證服務,如同社群媒體平台上的「藍勾勾」身份認證標示,能核驗註冊人身份並協助使用者辨識何者為真正企業提供的網站;域名安全鎖(Registry Lock)則以多重驗證機制,防止域名被未經過授權的人士竄改或轉移,甚或刪除。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數位時代

現在,就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時刻

「數位信任不是口號,而是企業能不能把顧客留住的關鍵。」余若凡強調,現在正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最佳時機,從擁有一個 .tw 或 .台灣 的專屬域名開始,把流量、顧客資料和品牌主控權重新抓回自己手中。「我們希望讓每一家企業都能用最低的成本,建立一個安全、可信任、被 AI 看得見的數位門牌。數位轉型不應只停留在上平台或投遞廣告,而是要先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門牌。『Trust in Every Click! 點點都信任』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幫助企業從每一次點擊開始,與顧客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讓台灣品牌在全球市場被看見。」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