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xFrame

人不可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即使決策結果不如預期,你也能學到 2 件事

2025-03-17 精神科醫師 菲爾.史塔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理性思考的問題在於,你以為自己能藉此正確無誤地理解事物,但對於眼前的議題,你要達到百分之百的理解,就非得掌握住每個相關事實不可,可惜人生並非事事可預料。如果你決定創業,十八個月後的經濟情況怎麼樣,你不可能會知道;如果你決定把孩子送到夏令營,同寢的其他孩子個性怎麼樣,你不可能會知道;就算是像看電影這樣簡單的決定,你也不可能知道到時電影院或路上交通會有多擁擠。

宇宙是無從預測又不斷變動的,我們無法達到完全或絕對地理解。有人以為自己能夠邏輯分析所有因素,並且據此理性地做出決策,但這種觀念無法應用於現實生活。史上最知名的決策家林肯總統說,他在做重大決策時,從來沒能掌握到他需要的全部事實。艾森豪下令美軍登陸諾曼第海灘之後,對自己做的決策很沒把握,病由心生,因此回房睡了一天。

堅信靠思考就能做出「正確」決策的信念,帶來的是虛假的安心感。你誤以為自己已理解並分析了眼前局勢的各個層面,但唯有置身於不再變動的世界,你才有可能做到全面的理解及分析。然而,這個幻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果我們確實能活在完全可知又固定不變的世界,一旦我們做出決策,那個決策就不需要變動,沒有必要做出進一步的決策了。聽起來很不錯,現實上卻做不到。

糟糕的決策多半是由這種不可能成真的幻想所促成。我們想要做出「正確的」決策,然後期望世界不再變動,我們便永遠不用再面對不確定性,結果是,就連小小的決定,都變得攸關生死。做出良好的決策,就能拯救自己;做出糟糕的決策,一切就毀了。實際上,不管決策是好是壞,人生還是會繼續前進。除了必來的死亡和必繳的稅金以外,人生還有一件明確的事,那就是你永遠必須做出進一步的決策,而且通常是在你過去曾舉棋不定的地方。你也許曾煩惱孩子該上哪所學校,最後做了選擇,祈禱她順利入學,等她入學了,卻發現她很討厭那所學校,讀了一年就想轉學。

新的決策即將到來,因為新的決策總是會到來。

延伸閱讀:8成人都曾「過勞」過!想升職加薪、換跑道,職涯教練:能從4點重新設計你的職涯

只要放下那種不可思議的信念,不再認為自己永遠能把事情做對,那就表示你已準備把決策看成是過程的一部分。你不再以為自己能做出很好的決策,足以免去進一步的不確定性和進一步的決策。每個決策都只是決策過程中的一步,而你的人生還要這樣一步一決策地往前邁進。除了少數例外,一個決策並不足以拯救你,也不足以毀掉你(雖然當下看起來會),但學習正確下決策的法則並多加運用,卻能改變你的人生,緩解你內心的莫大壓力與自我懷疑。

首先,千萬不要將注意力放在決策的結果上,而是要放在你做決策的方法上。只要方法合宜,就算結果不好,你在以下方面還是會有所進步:

忍受失去

做決策時想著避免失去是人之常情。誤以為自己做得出正確決策,容易使我們相信,自己居住的城市、踏上的事業道路、支持的政治人物,都是最佳選擇。我們貶低其他未踏上的路,因為這樣能保護我們,讓我們不覺得自己因此失去什麼。不過,實際上 有決策,就有失去 。決策本來就會帶來限制,如果我住在佛羅里達州,我就失去了住在科羅拉多州的能力;如果我成為教師,我就失去了成為工程師的機會;如果我去看某部電影,我就錯過了同一晚放映的另一部電影。雖然這些事實看起來再正常不過,我們卻總是拋之腦後。

在某種意義上,你做出的每個決策,都是在對你居處的世界設限,這種情況無從避免。幸好,意識到外在的限制,反而能讓我們在靈性上變得強大。一旦接受外在世界本來就具備局限的性質,內在世界就會開啟大門,讓我們不得不向內尋求充實感。決策可以成為靈性成長的工具。說來矛盾,這種內在導向的決策模式,長期下來反而能創造更好的外在結果。

然而,就算某個決策的最終結果不好,也不表示你是個失敗的決策者。優秀的決策者都明白,有得必有失,他們不僅能從失去中振作起來,也能預料到將來必須忍受更多的失去。他們明白自己沒必要「正確無誤」後,也就不會那麼恐懼和不知所措了。

延伸閱讀:你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真的過得更好嗎?精神科醫師:這種想法不過是幻覺

釐清你的價值觀

合宜的決策會迫使你釐清自己真正重視什麼。資訊的落差始終存在,而其中的不確定之處,正是你必須努力的地方。因此,盤點優缺點這種由來已久的做法永遠不夠,總有一些優缺點是你沒意識到的。因此, 你反而可以去定義在特定情況下,你心目中的最高價值是什麼,而且不一定是道德上的價值觀 。請捫心自問,在你眼裡,什麼事情最重要?儘管明尼蘇達州氣候不佳,你可能還是會選擇住在明尼蘇達州,因為待在家人身邊是你的至高價值;儘管兒科醫師的工作環境很辛苦,你可能還是會選擇成為兒科醫師,因為服務小孩是你的至高價值。

你心目中最重要的因素,會成為大小決策的最大變因。當你事後回想當時的決策,覺得自己犯下錯誤時,你還是會認為那些失去是值得的,因為你是以自己最重視的事物為準則來作決策。你會犯下許多過錯,人人都是這樣,但你會越來越能夠清楚界定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物為何,沒有什麼比這點更有價值。

(本文摘自《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三采文化)

繼續閱讀 決策
相關文章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