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Vitaly Gariev_unsplash

除非你允許,焦慮永遠無法傷害你!3 個方法讓愛操煩的大腦靜下來

2025-10-09 精神科醫師 金惠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愛操煩的人往往擔憂也多。

如果思考時間過長,事情往往會朝著負面方向發展,其代表性的症狀就是擔心。「萬一那件事發生了怎麼辦?萬一出錯了怎麼辦?」、「假使結果和我預想的不一樣怎麼辦?」等等,一旦開始擔心,腦海裡就會充滿了憂慮,這是瞬間的事情。這麼一來,什麼也沒做,時間很快就會流逝,只剩下因為能量消耗而徒增疲憊。

延伸閱讀:常為小事煩惱、生氣?建立5個心態,與自己和解、療癒積累已久的苦

另外,我們本來擔心的理由是為了因應困難,但由於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依然堆積如山。對於這些思慮過多的人來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沒問題的」這些話根本起不了安慰的作用。

因為他們陷入了焦慮狀態中,彷彿擔心的事情馬上會發生,並且會壓垮自己。

世界著名作家兼生活教練厄爾尼.澤林斯基(Ernie J.Zelinski)在《不知道的快樂》(The Joy of Not Knowing It All)中,對擔憂做出了如下評論。「我們所擔心的事情,百分之四十在現實中絕對不會發生,百分之三十是已經發生的,百分之二十二是微不足道的瑣事,另外百分之四是靠我們的力量無法改變的,只有百分之四的擔憂是我們能夠改變的。」

你的擔心,有 96% 都是毫無用處

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六的擔心是毫無用處的。

若想知道擔心有多麼沒用,只需這樣問自己:「你還記得一年前的今天你在擔心什麼嗎?」因為大多數人連三天前吃了什麼都記不住。與此相關的是十九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透過對人類記憶的研究,提出了「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的理論。他研究了記憶隨時間流逝而消退的程度。艾賓浩斯向參加實驗者展示了由「子音、母音、子音」組成的三個無意義的字母,讓他們記住,然後調查這些記憶在多久後會被遺忘。參加實驗者在二十分鐘後忘記了百分之四十二的內容,一小時後忘記了百分之五十六,三十天後忘記了百分之七十九。

也就是說,人們只要經過一個月,就會忘記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內容。

那麼一年後會怎麼樣呢?也許大部分人只記得「做了一個實驗」。人類就是如此容易遺忘的動物。因此,即使現在非常擔心某件事,一年後回想起來,可能連自己在苦惱些什麼都忘記了。那麼,為了不因無謂的擔心而浪費人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 先區分無法控制和可控制的事

如果很難判斷是無謂的擔心,還是現在必須擔心的事,那就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控制住這件事嗎?」如果我對這個問題無能為力,那麼很可能是尚未發生,或是我無法控制的問題。例如,「家人突然生病怎麼辦?」這種擔心現在根本沒有任何用處,因為這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無能為力。這種擔心應該立即果斷地扔進垃圾桶。

2. 只要你不允許,焦慮絕對不會傷害你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焦慮的時候。

而且焦慮一般會逐漸增強到一定程度,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行消退。也就是說,即使感到不安,也不會發生像我們所擔心一樣的大事。所以感到不安時,沒有必要害怕。

但是,如果試圖強行壓制來襲的焦慮,它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在某個瞬間吞噬我們。這會導致我們即使面對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會手抖心跳,眼前一片漆黑。換句話說,若對焦慮感到恐懼,就什麼也做不了。如果因恐懼而嚇得逃跑,每當想起那個情況時,就會回想起害怕的瞬間,這會使下一次更難面對同樣的情況。如果想要克服焦慮,就必須勇敢面對而不是逃避。

這時重要的是,還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對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過:「焦慮是因為想要逃避而造成的虛假情感。」 也就是說,當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任務如工作或人際關係被視為「人生課題」(life tasks)時,因為難以承擔而想要逃避的心情,便是所謂的「焦慮」。

但是仔細想想,所謂的人生課題也只是我們為了獲得周圍和世界的認可而自己創造出來的。給自己出作業的人是我們自己,因為做不完作業而焦慮的也是自己。所以不要太害怕焦慮的感覺。焦慮只是暫時停留後就會消失的一種情緒而已。也就是說,除非你允許,否則焦慮永遠不會傷害你。

儘管如此,如果你還是沒有勇氣面對焦慮的話,在焦慮來襲時,安慰自己說:「沒關係,還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3. 現在立刻採取行動

據說,自我開發領域的先驅者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某個瞬間意識到,所有人生問題的主因是「擔憂」(worry)。 因為他發現許多人為了無謂的擔憂而浪費了寶貴的人生,甚至有人為此失去了生命。因此他收集了減少擔憂的方法和技巧,出版《卡內基快樂學:如何停止憂慮重新生活》(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一書,並發表以下言論:

「如果無法接近目標,一直在原地徘徊,一步也邁不出去的話,任何人都會陷入神經衰弱,過著宛如地獄般的生活。我發現,在做出明確而堅定的決定的那一刻,百分之五十的擔憂就會消失。當將決定付諸實踐時,另外百分之四十的擔憂也會隨之消失。最終,我得以透過下列四個步驟,消除百分之九十的擔憂。」

① 正確地寫出我擔心的問題;
② 寫下我能做些什麼;
③ 決定要做什麼;
④ 立刻按照決定去執行。

採取行動,找回心理安全感

如果想停止擔心,現在就立刻決定如何因應問題,並付諸執行。重要的是採取行動,這樣就會專注於解決問題,所以擔心就會從某個瞬間開始消失。

延伸閱讀:總是想太多?試試把「煩惱時間」排進行事曆!4 妙招停止過度思考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也說,如果遇到了什麼麻煩,處於尷尬狀態之際,他首先會打個電話。此時,電話的內容並不那麼重要。只是打電話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他沒有逃避問題,而是試圖解決問題,這就能讓他找回心理上的安全感。如果你懷疑這麼做是否有效,可以馬上試試看。

(本文摘自《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大田出版)

繼續閱讀 工作生活平衡
相關文章

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