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敗了,只好繼續往前衝?從禪語「七走一坐」看懂:何時該衝,何時該停


明明很努力了,卻看不出半點成果。
因為做不出成果而焦慮,一心只想著下次一定要做出結果來,結果愈想愈焦慮,落入空轉。一旦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就很難跳脫出來了。事與願違時該怎麼辦呢──大部分的人會採取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害怕更進一步的失敗而變得消極。為了追求變化,一定要踏出第一步才行,卻做不到。另一種方法是毫無根據地產生下次一定會做出結果的自信,更加努力。無奈努力半天只是白費,從而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無法逃離惡性循環。那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做好這件事:暫時停下腳步
陷入惡性循環時,只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暫時停下腳步,思考為何會事與願違。大部分的人都只顧著焦慮,而不檢討失敗的原因。
事實上,回憶失敗的確很痛苦,或許只想馬上忘記,再也不要想起來。但如果不明白失敗的原因,即使繼續前進,也只會重蹈覆轍。
根據我的經驗,不可能每一個過程都做錯。
幾乎都是明明已經做對了九成,卻在某個環節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採取錯誤的行動。因此只需暫時停下腳步,釐清失敗的原因,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重點在於不二過。
一旦遇到與失敗時同樣的狀況,請敞開心胸迎難而上,「我準備好了,來吧!」好好地面對。只要能克服失敗,就能建立自信。
將失敗轉化為成長契機
有一句禪語是「七走一坐」。意思是指「跑七趟就要停下來坐一次禪,重新審視自己」。
這句話是為了告訴我們「休息」有多重要,同時也是勸戒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要暫時停下腳步,搞清楚原因」。在職場上應該有很多人都認為沒有時間停下來回顧過去,這大概也是因為不想回憶起「失敗」的過去吧。但是如果不搞清楚失敗的原因,就會重蹈覆轍。
「失敗是因為放棄才會失敗,只要能堅持到底就會成功。」
不必引用創立松下電器(現在的國際牌)的松下幸之助的名言也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反過來說,當我們陷入一再失敗的惡性循環,其實已經成功在望也說不定。
(本文摘自《讓一步,好事會發生》,方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