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游舒帆BLOG]專案管理與職場基本功(2)-時間管理

游舒帆
2013-01-18
作者 游舒帆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第一階段的範疇管理中,我們大致上已經確認了我們做一件事情該做的範圍了,接下來就要看我們能否在時限內完成這項任務,因此接著要談的是時間管理,在談時間管理時有幾個詞就不能不提了:里程碑WBS優先順序

里程碑
里程碑主要顯示專案過程中重大事件時程點、檢驗點或階段分界點,一件任務如果時間上長於兩周,我在習慣上就會列三個里程碑:1.確認清楚工作內容與可用資源、2.其中進度報告、3.交付。

如果一件任務的時間更長,那里程碑數量就會隨著增加,里程碑其實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對高階主管報告你工作的進度用,一個清楚的里程碑切分,會有助於你向上呈報"概略"的進度,例如專案的開發會有需求收集、分析、設計、程式撰寫、測試、交付等階段,如果我們以這做為里程碑,你只要跟老闆說你現在已經完成設計階段,那他大概就可以約略的抓到你的進展了。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相關的解釋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工作分解結構),以下為一個WBS的示例,將一件大項工作再往下拆解到一件可獨立被管理與衡量的單位,例如購買材料包含塗料、梯子、刷子、滾輪、牆紙除去劑等,我們可以把這幾項工作分別交給不同的人採買,可能也需要花上不同的時間。

WBS如他名字所示,就是將工作進行分解,當我們能將工作做適度的拆解,就能夠更看清事物的本質,有哪些事情要做,我們就不會忽略掉,而也因為拆解的仔細,我們可以將工作量與時間估的更精確,因為估算購買塗料、梯子、刷子、滾輪、牆紙除去劑等的時間加總,就是我購買材料所需的總時數,拆開來估一定比直接估算購買材料的時間更精確。

優先順序
談優先順序,我們就不能不先看看這個重要性-緊急度的矩陣:

一般我們在談工作的優先順序時,一定會談到這樣的矩陣,一件工作如果既重要又緊急,那一定是馬上處理,沒有太多問題,而不重要也不緊急的,那就算放著不做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問題,通常會發生狀況的都是介於這兩者之間,以上是一個很簡單的分辨方式,而在專案管理中,有教我們另一個做法,那就是去識別出工作的相依性。

有些工作有一定的先後,例如:先配管再配線,這是屬於本質上就有優先順序的工作,稱為強制相依;有些工作屬於經驗或者最佳實務,例如:先開規格再寫程式,這種順序稱為偏好相依,這些相依規則可以協助我們在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上帶來一些幫助。當然了,有些時候事情的重要與不重要並不單單看事情本身,跟老闆與主管確認哪個先處理通常也是必要的。

以上是時間管理的基本,以下我們進一步談一些與時間管理也有直接關係的議題。

確保關鍵資源可用
當我們展開了WBS,在其中有些項目是需要別人來協助完成的,例如我7/15號要去客戶家做產品介紹,我需要presale跟我一同前往作demo與前期銷售,這代表的我要完成7/15號的任務,我需要presale的支援,我必須提早預約presale的時間,若我沒有提早確認,到時候presale騰不出時間來,那我的任務就一定會delay了,連帶的也會影響我後面的整體計畫,所以在計畫排定後,確保關鍵資源的可用性是一項很重要的關鍵。

確保要徑的活動順利進行
雖然我們在一項比較大型的專案上頭不會使用要徑法,但其實要徑在短期任務上頭是蠻有用的,因為任務本身時程並不長,所以任何一項工作的delay可能就會影響到整體的進度,如果我們現在手上的工作非常單純,只有一條路徑,那他就是唯一要徑,我們的目的相對單純,就是確保這上頭每一個任務都是在我們規劃的時間內完成,不會有所延遲,如果有兩條以上的路徑,那我們一樣要關注要徑上的活動,對每個枝微末節都該留意。

任務能否準時完成,是你的責任
這跟專案很像,一個專案的成敗,取決於PM,不是取決於你的老闆或者其他人,你就是整個專案的負責人,你就該當責,而負責一項工作也是一樣的,當老闆交辦下來,指名你該負責時,任何的時間延誤與誤差,都是你的責任,所以關注每項工作產出的時間,如果必須要其他資源投入的必須要盡快安排,如果因為某件工作卡在別人身上,也要盡快去跟催與督促,你的工作就是讓任務準時完成,不要有太多的藉口。

時間估算上,該預留餘裕
講簡單的一點就是buffer,有時候我們估算工作量為講求精準,會估一個最有可能的時間,或者簡單的以天為單位來估算工作量,但我們也知道每件事總有例外,而這些例外就是要阻止我們準時的交付工作,所以多數時候,我們估算我們的工作時會稍稍放大所需的時間,幫自己留一些可運用的空間,這在專案管理中稱為浮時,有效的運用這些浮時,讓我們不會總是估的太吃緊。

專注重要的工作
其實排定好工作順序與計畫後,一切看來就可以順順利利的進行了,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即便已經安排好工作,但有些人還是無法準時的將工作交付,探究其原因後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夠專注,會常常分心去做別的事情,有時一晃眼就過了一個小時,這才發現自己去做了不重要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工作的效率就會非常不好,如果你也有這種毛病,就儘量讓自己不要置身於會分心的環境下,當排定好這一段時間要做某件事後,就專心的做到完吧。

以上大概是我針對時間管理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作者簡介:
游舒帆(gipi),早期活躍於各技術社群,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現任職於鼎新電腦產品總監,熟悉產品開發、架構設計,曾負責多項產品開發、設計與管理,曾參與鼎新CMMI Lv4認證過程,目前專注於雲端運算、行動應用與電子商務領域,擅長專案管理,目前為專案管理雜誌特約作家之一,對網路行銷、社群經營、簡報技巧等有濃厚興趣,歡迎到Facebook上與他討論各項議題。
@@ACTIVITYID:343@@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什麼是理想的工作?往上爬是一種選擇,但「萬花筒」人生更快樂

2025-05-09 整理‧撰文 周頌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是什麼?是財富還是地位?在百森學院(Babson College)教創業的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說,人們認為的成功和快樂,多來自他人的期望,小時候是父母、師長,長大後是主管、同事,到頭來才發現,按照別人的優先順序過生活,往往不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根據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自 1938 年起歷時 70 年,追蹤 724 名男性的一生,發現幸福無關乎金錢或聲望,而是人際關係。

「只是單純『活著』還不夠,『如何活』才是最重要的。」

《斜槓青年》認為,生命的價值在於其獨特性,只有跳脫外在的框架,才可能找到人生的意義;為了生存而工作已不再是人生的首要目標,生活本身和品質才是該專注的事。

穆卡伊表示,過往職涯的定義局限在縱向的單一發展,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人。她創造零工經濟(gig economy) 一詞,認為橫向的多元發展更可以平衡工作與生活,也就是斜槓模式(slash approach)

在現代職場中,找到真正符合自己興趣、技能與價值觀的工作,不僅是實現長期職涯滿足感的關鍵,更是避免在變動環境中迷失自我的方法。如果你正在探索這三者之間的交集,「全方位職涯思維課」結合《打造職涯優勢地圖》模板,從性格探索到潛能發掘,幫助你全面盤點職場優勢。

理想工作 3 要素:技能、興趣與價值觀

《不升遷也可以》提到,一份良好的工作,須包含 3 個要素,分別是技能、興趣及價值觀。

技能是你在工作中累積、學習到的能力;接著引導出興趣,包含任何你喜歡的工作或事物,即使不是專家,卻可以讓你付出心力鍛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價值觀支撐你面對困難、完成挑戰。結合這 3 種元素的工作,就像是由 3 面鏡子組成的萬花筒。

相較於傳統望遠鏡式的工作,鎖定單一工作升遷路徑,專注在下一個職位;萬花筒式工作型態提供多元的觀點

當你釐清自己最擅長什麼(技能)、最喜歡什麼(興趣)、最重視什麼(價值觀),就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做出更好的職涯規畫。

斜槓的工作型態,正好符合萬花筒的 3 元素,提供一個多元工作組合的可能性;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降低工作轉換的風險,同時兼顧自己想要的生活。

保持「機會心態」:主動累積經驗與職涯

如果想要橫向多元發展職涯,《零工經濟來了》給予兩點建議,首先要改變的是工作思維,從「員工心態」(employee mindset)轉為「機會心態」(opportunity mindset)。

抱持員工心態的工作者,在意的是「工作的職位」 ,依賴組織的成功,獲得響亮的頭銜、優渥的薪資。簡言之,員工心態的工作者以被動的態度工作,希望雇主保障財務安全、規畫能力發展。

抱持機會心態的工作者,重視「貢獻的價值」,主動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無時無刻都在思考,現階段的工作可以累積什麼樣的經驗、人脈、知識、資歷;不仰賴企業,而是建構屬於自己的職涯軌跡。

第二,設定完成目標的時間區間。TED 前十大觀看人數的演說「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How to Make Work-Life Balance),演講者奈傑.馬許(Nigel Marsh)強調,「一天太短,『退休後』則太長,必須取得中間值。」

為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時間跨度(time horizon)。

舉例來說,你想要在「明年」開一間新公司、精通一項新技術,很難辦到;但將時間跨度拉長,「5 年」就有可能達到這兩項目標。

也就是說,以一天為基準,無法達到工作和生活平衡;但若以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成功機率也跟著提高。

人們時常著眼短期目標,爭奪一時的成就感,而忽略長期目標,像是家庭和人際關係;當訂定正確的時間框架,將長期目標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就可重新分配時間、努力和金錢等資源,達成生活與工作平衡。

4 種工作模式,提升個人職涯的靈活度

工作並非只有往上走,或換跑道兩種選項,《沒定性是種優勢》提出 4 種工作模式,善用自己的個性與能力,跳脫堅守同一份工作的框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涯模式。

1. 集體擁抱模式

擁有一份多種面向的工作,例如,城市規畫師工作內容包括研究、畫圖、策畫與執行政策。

2. 斜槓模式

同時擁有 2~5 份兼職或工作,多種不同的收入來源匯聚而成,可能是導遊、瑜珈老師、舞蹈家。

3. 愛因斯坦模式

在全職工作下追求志趣,例如愛因斯坦白天是公務員,下班後做研究,或是本業是工程師,休息則參加劇團。

4. 浴火鳳凰模式

鳳凰完成使命後,會從灰燼中重生。在一個較長的期間內多次轉換職涯,每次都拚盡全力。

如果你希望在職涯選擇上更具彈性,不再被單一職業框住,「全方位職涯思維課」能幫助你從多角度審視自己的能力與興趣,設計專屬的職涯組合。無論你是選擇集體擁抱模式、斜槓模式,還是浴火鳳凰模式,都能在多變的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