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值得賣命的公司,找人時不會只看第一印象!Google 的選才標準,跟你想的不一樣

王文華
2017-01-09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帶過的實習生當了業務,問我:「我要去拜訪客戶了,怎樣才能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我想起很多類似的問題:「我要去面試了(跟網友見面了…),怎樣才能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從小到大,父母師長都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衣裝不整、遲到早退、心不在焉,都是大忌。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包裝自己的穿著、言談、證照、履歷表。「包裝」不止於外在,還包括談吐。所以跟客戶接觸時要積極表現,突出但不惹人嫌。

這樣有效嗎?當然!在職場上,學歷、外型、口才好,個性活潑的人,「初次見面」時就是比較吃香。

因為客戶都很忙,通常文字資料只瞄一眼,見面後憑觀感做決定。矽谷有些公司甚至有「微笑原則」:跟應徵者面談完,帶他在公司走一圈,如果有同事對他微笑,表示大家喜歡這個人,當下錄取!

第一印象,的確是進入職場的「門票」。但留在職場,得付出其他「低消」。

所有公司都碰過,「實力」比不上「印象」的員工。「行動」趕不上「承諾」的業務。或有實力,但沒有續航力。時間一久,或一旦碰到困難,就開始掉漆。所以

值得賣命的公司,找人時不會只看第一印象。值得你深交的客戶,簽約前不會只注意你的衣服。

早期的 Google,錄取一位新人要花 6 到 9 個月,應徵者要經歷 15 到 25 次面談。後來雖然簡化了,但仍有繁複的步驟。以找工程師為例:

  1. 人資部打給你,了解你基本的聰明才智。
  2. 工程師打給你,問你專業領域的經驗。
  3. 另一個工程師打給你,問你專業領域的經驗。
  4. 面談。五個人跟你面對面談,每位 45 分鐘。
  5. 資深主管組成的委員會審核以上八人的評估。若還是沒把握,再找你回來談。

Google 不相信「第一印象」。他們甚至不相信「第八印象」!他們也不相信外在條件。 前執行長施密特說 Google 不是要找最有魅力的人,而是要找最適合那項工作的人。有些工程師聰明絕頂,但不笑,也不會跟別人相處,但他就是能把那份工作做好。這種人他們還是要。

從 Google 找人的方法來看,要創造完美的第一印象,需要:

  1. 基本的智力
  2. 特定專業領域的能力
  3. 在那個領域的具體成果
  4. 表達自己的能力
  5. 持續性的、一致性的表現

包裝可以讓我們人緣好,客戶下班後吃喝玩樂會找我們。但沒辦法讓他們上班清醒時,持續給我們訂單。

如今我找新人時也先說:面談時穿 T-shirt 來就好。這當然不適用於每家公司。所以實習生說,他為了當業務,特別去燙了頭髮、配了隱形眼鏡、買了人生第一雙高跟鞋。

我很感動。因為這些準備動作都是成人禮。他正式告別青春期,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所以我鼓勵他:去迷倒他們吧!但也提醒他:拿到訂單後,別忘了,重點不是高跟鞋。

大部份的工作,手,比腿重要。「視野」,比「視力」重要。頭頂下的,比頭頂上的重要。實力,比印象重要。

職場的「低消」,不是隱形眼鏡或高跟鞋,而是被打趴到地上、找不到隱形眼鏡時,還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光著腳,在茫然中,繼續前進 ...

延伸閱讀 /

1. 你的工作資歷是 1 個 10 年,還是 10 個 1 年?

2. 別浪費時間在不喜歡的工作上!建立這個心態,職場生涯才能走得久、走得遠

圖片來源 / picjumbo

更多王文華的職涯體悟、工作秘訣,請見其新書《空著的王位》參考。 本文出自「王文華 TOM WANG 粉絲專頁」,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空著的王位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一張圖學會「思考斷捨離」!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2026 願望不再空談

2025-11-1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商管 LAB 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80% 新年目標撐不過兩月!專家:掌握9招打破年年立志、年年放棄的循環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6!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