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楊琮熙

關注圈 vs 影響圈,聚焦在哪一個、決定你的成就!

楊琮熙
2019-06-14

「現在景氣很不好,業績難做!」「任務太多,同事又不配合,實在很麻煩。」「最近總感覺在原地踏步,面對未來沒有方向…」你常聽到這些話嗎?又或者,你自己也常說出這些話?

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渴望達到目標,但現實中難免會碰到問題,讓我們產生迷茫和無奈,連帶地有了消極、焦慮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容易讓人陷入一種「無從選擇」的心理錯覺,認為一切狀況都是因為「環境」「命運」「背景」所造成的宿命,而忽略了個人可以控制與改善的事情。

該怎麼擺脫負面情緒造成的宿命感,在面對困難時快速專注在自己能改善的部分?我想與你分享兩個心理原則,第一個是斯多噶學派(Stoicism)的 「控制二分法」,第二個則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 「關注圈/影響圈」

斯多噶學派的「二分法」:關注在你能控制的事

斯多噶是兩千多年前從希臘傳進羅馬的一個哲學流派,主張人們應該保持理智、堅忍不拔、追求內心寧靜,不輕易被恐懼、憂慮、悲傷等負面情緒牽動。一個斯多噶派的信徒會凡事先設想最壞的結果,降低命運無常對自己造成的心理傷害。

被譽為古羅馬黃金時代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深受此學的啟發,執掌大權數十年都沒有被權力所迷惑,並寫下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札記,原書名是《我與自己的對話》,後人則改為《沉思錄》。這本書被視為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作品。

而奧理略在《沉思錄》一書中主張 「你所掌握的就是你所能控制的」,也就是將面對的事物區分為「你所能控制的」與「你無法控制的」的兩部分,面對挫折才能取得內心的自在與平靜。

比如說你一直希望得到主管的肯定,為你加薪、升職,但這不是一件你可以完全掌握與決定的事情,有可能努力了很久,卻因為其他不可控的因素、與升官發財擦身而過。如果過度在意不可控因素,就會感到煩惱、沮喪與不安。

面對困境,你可以參考斯多噶學派做二分法分析,一邊寫下個人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設定的目標與價值觀、面對事物的內在情緒與態度、投入精神與注意力的方式;另一邊寫下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經濟景氣、公司營運、組織管理。

專心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即便後來發現了努力無效,你也能處之泰然,因為在過程中你已經實現了個人的內在目標,免去不必要的焦慮與煩惱。

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

《與成功有約》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出了與斯多噶哲學類似的主張:「關注圈/影響圈」。

「關注圈」是指個人關注的範圍,比如國家經濟、新聞時事、個人健康、家庭關係、事業工作等等,這類事物通常超過個人能力範圍。 消極被動的人習慣專注於「關注圈」,將不如人意的結果推給外在環境的問題,不斷抱怨他人,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藉口。

相對地,「影響圈」指的是在「關注圈」內自己可以掌握的事,藉此讓事物發生改變,比如自己的處事原則、努力程度、學歷技能。

專注「影響圈」的人習慣花心力投入自我成長,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在「關注圈」上,而是將注意力放在「擴大影響圈」。

你可以參考「關注圈/影響圈」的圖,列出你現在的「關注圈」裡有哪些事項是你關心的,但有哪些事可能是你無能為力的?再進一步列出你的「影響圈」裡有哪些事是你能投入努力改變的。

當你試著投入在自己的「影響圈」,就會慢慢地將能改變的事加以擴大,許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物或許就會出現轉機,因為「關注圈」內那些以前無法改變的事也慢慢縮小了。

面對人生的每個逆境,我們未必都能有答案,甚至習慣將精力集中在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上。不過,從兩千多年前的斯多噶哲學至近代的商管書籍,都不斷提醒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或影響的部分,在紛擾變動的現今社會,這個思想原則仍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與啟發。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