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於科技業人力資源管理 15 年以上,歷練本土公司與外商企業,曾獲上市櫃集團年度優秀員工、最佳團隊貢獻獎等榮譽。擁有勞動部合格就業服務執照與國際 NLP 高級專業執行師認證,分享從組織領導管理至個人自我管理等主題的見解與觀察,著有《布局思維》、《職場原力》,幫助人們發揮正向影響力!臉書專頁/部落格:人資主管UP學
與誰同行,決定你能走多遠!巴菲特建議別追隨有錢人或複製他們的生活,而是要去接近那些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向他們學習、請教。
職場上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努力,卻在原地打轉,卻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原因:一個人的認知邊界,無形地限制了自己的資源、選擇和收入。
我們把時間投入在可以快速獲得回饋的事物上,例如工作成果所換來的加薪、晉升,但卻常常忽略對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果的事物,比如家庭關係、身體健康等。
年輕師傅用他的實作經驗讓人們知道,高學歷並不一定等於高薪,只要你專精某項技能或技術,技術職也能與市場需求有很好的對接。
自律不是要你去壓抑什麼,背後真正的意義,是你有多想要什麼東西、有多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投資固然是財務增值的重要手段,但它本質上是建立在我們已有的資本基礎上。對於大多數專業工作者而言,這個資本基礎來自於「人力資本」。
我一直認為讚美是一種肯定同事成就的有效方式,有些人認為應該要在同仁表現特別傑出時才給予讚美。但我認為,應該要在工作細節中看到夥伴的努力時,就給予鼓勵。
你快樂嗎?3 個小技巧,給你正能量面對工作、生活的壓力。
過去太成功,為何反而是個問題?因為愈聰明的人,往往愈難發現自己的侷限性,難以承認自己不知道某些事,不願意重新思考。
平常工作已經夠忙了,被選任組織內部的訓練講師,感覺吃力又不討好!但擔任內部講師其實為職涯發展打開了嶄新的可能性,理由如下:
上班族想賺更多,該繼續領薪水還是大膽創業?以下分享一些金錢與投資的觀點,給有理財困擾的工作者。
專業工作者或創業家每天都在面臨不同挑戰,如何確保工作穩定性、提升競爭力,進而跳脫舒適圈?我想「守破離」是個可以參考的路徑。
查理蒙格的影響力早已跨越投資領域,從職場專業人士角度來看,蒙格也提出許多寶貴的職涯指引,如以下 3 則:
長壽時代來臨,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應該如何準備?以下是我的百歲生活提案,擁有豐富歷練的你,也可以參考:
研究顯示83%的員工仍希望得到回饋,不論正面或負面,因為員工們也渴望自我成長與進步。主管如何有效地給予他人回饋?應把握這3個原則:
領導者需要在不同情境下「表演」出特定的行為,才能有效地引導和影響團隊成員。即便處在緊張與高壓的環境中,也要能調整個人的狀態,激勵他人實現共同目標。
一個人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衝動所造成的後果,可能事後花再多精力都無法收拾。面對職場上的壓力與挫折、同事間的紛紛擾擾,可用三個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
名片上的職稱只是一個標誌,代表著個人在組織內不同的職責和權限,但只是迷戀名片上的職稱,過度地膨脹了權責,當不再擁有名片時,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已了。
這是超商老二教會我的失敗哲學,也是孩子的第一堂直排輪課給我的啟發:先學會正確地「跌倒」,再走出自己的路!
「早知道當時就選別間公司了」職涯旅途中的那些「錯過」,真有那麼嚴重嗎?人生的路好長好長,實在不需要把「錯過」這件事,在長期的職業生涯放得太大。
商場上,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從「利己」角度轉換到「利他」觀點,與顧客、合作夥伴建立起超越買賣的關係,設法為彼此創造更大的價值,讓雙方都能互惠。
常光顧的店家收費調漲,基本保養細節卻不像以往到位。當一間企業開始失去了初心,就等同於讓自己失去了客戶,但為什麼企業要保有「初心」這麼不容易?
貴人的意義是什麼,就是關鍵時刻拉你一把的人嗎?是否要能夠協助你升官加薪的才是貴人?用管理大師彼得 · 杜拉克、張忠謀的例子教你重新理解「貴人」。
職場前輩的想法、專長,都該學起來嗎?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未必就是捷徑,正在摸索方向的你,請放下「模仿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