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曾幾何時:人生初始的原廠設定,是從與他人比較所開始的。打從一出生,家庭、生活與職場,一路比到掛,大抵上圍著豪車、華服、名聲與財富成就等物質生活展開競賽。即便走過不同的年齡階段,唯一不變的就是攀比不斷,陰魂不散。
有人說:沒辦法,這就是社會,有人就會有比較。此話聽來,總像無可奈何的被動語態。有趣的是,我們也從沒聽說誰會跟誰比:一年讀過多少本書、巧遇過多少次雨後彩虹,或親眼目睹蝴蝶羽化瞬間的次數。常人似乎沒法從這類攀比獲得優越感,到頭來,只能圍繞著物質打轉。
要如何破解比較心態?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為自己盤算,忠於自己的選擇,為此付諸行動,為最後的結果負責。這些都與他人無關,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我常感覺:如能愈早去思考這個人生問題,心態導正了,就不會在未來形成一個問題來困擾你。
電影《人生剩利組》主角布萊德,是一名已婚、五十歲的NGO創辦人,有一個即將申請大學入學面試、具有音樂天賦的兒子,伴侶則是一名平凡的公務員,一家三口小康生活,看似歲月靜好。年屆中年,看著身邊事業有成、比他富足闊綽、飛黃騰達的同齡朋友,布萊德開始質疑自己所選擇的生活。
他開始困於比較後產生的自我否定,終日消極卻也無能為力。總想像:如果過上了這些發達好友們的生活,是不是就能揮別現在的不快樂?
電影中,他的兒子錯過了心儀大學的面試,布萊德只好硬著頭皮,求助於其中一名身分顯赫的友人,想透過關係再次安排面試。這次與好友聯繫,布萊德重新理解到他們的真實生活,原本以為這些好友隨著發達而無憂無慮,沒想到真實生活也有許多痛苦與困境。
但布萊德對自我人生的解讀,都來自對周邊朋友生活的對比,再通過自己毫無根據的想像描繪,雖然這些想像隨著瞭解而開解,但他接下來的人生,又該如何面對?我認為這是一部透過輕鬆詼諧所掩護的恐怖電影:如果人到了50歲,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否為時已晚?我們能從布萊德的狀況中,得到哪些反思?
讓思想從庸碌的攀比生活中開脫,確立自己的信念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像是「布萊德」的人,透過與周遭的人比較,「意識」到自己的物質困境,但並未覺醒,不知該如何行動,接下來就只有受苦的份。
具體而言,要如何做到覺醒?首先,理解自身的稟賦與資源,大方向確立,並專注於人生的每個階段中取得一定成果,逐漸彙聚、往理想的自己邁進。這件事可透過職涯來實現,在職涯取得成功的人,生涯通常不會太差,至少是物質生活上。以及,成功人士的故事絕對可以參照,但模仿不來,也沒有必要。每個人擁有的資源與稟賦都大不相同,對成功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所以回到本次文章主題,比較心態是毫無依據與意義的。
覺醒不是一覺睡醒就能悟到的,而是漫長人生中,透過不斷的思想鍛煉,並與自己一再校對與確認,最終形成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並且實踐而得。有了醒覺,代表清晰了自身的信念,就不會輕易從眾。
找到自己想要的模樣,付出行動、忠於選擇
布萊德從未真正意識到,是因為自己對於人生理解與價值觀的不對稱,才做出這樣一連串的決定:包含過度理想主義、保守而自封。思想與行動不一致,導致他所相信的價值觀,帶往不了他心目中那種成功的想像,他渴望出彩的物質生活,但職業選擇卻與理想目標完全悖離,於是始終在質疑信念的搖擺之中痛苦。
所謂絕對的自我認知,就是在行動與做出選擇之前,確立自身的起心動念。由絕對的自我意志所行使的一切行為,無涉於他人。
看看布萊德身邊顯赫的好友們:好萊塢導演、政治家兼暢銷書作家、科技企業家、避險基金公司創辦人。他們戮力貫徹自己的信念與追尋,幫助他們成為了自身想要的樣子,財富最終也就伴隨而來。追求財富或許是動機,成就也絕非以財富來衡量。每個人在社會上,先天與後天的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如果你對生活有期許,追求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與價值,絕對好過布萊德終日憧憬與做夢,一味保守,卻毫無行動。確立自己的信念,就算偏執與一意孤行,那都是形塑自身存在的真義。
你為忌妒而生氣的時候,別人正在專注為自己而努力
布萊德所過的生活,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布萊德對自我的否定。他對好友懷揣的各種忌妒,佔據自己的心,卻不知道別人都在專注面對自己生活的問題與挑戰,沒有人有空去搭理誰。與其花時間去忌妒別人,不如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付諸行動。周遭朋友財富多寡,真的與你無關,也從無涉尊卑,一切都是心理作祟,毫無必要。
總歸來說:自己的人生,根本無須通過與他人比較來實現,從來只與自身的「選擇」有關。 人生一路,生涯與職涯,大抵上是螺旋相伴的姿態而存在,都是為某一種角色服務:由你自己所選擇的角色。然後最終,看你自己「認不認」,人生就這麼簡單。
人生不是好與壞的二分法,只是在生活細節中不斷貼近理想
如果到了 50 歲才意識到:這不是自己要的人生,是否為時已晚?我想說的是,何時開始,都為時不晚。人生其實不存在二分法,並非不要A人生,想要B人生這麼簡單,自己的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能不斷從生活細節中去論證,讓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貼近,再更加貼近。
你可以選擇安於現狀,或者奮起改變。想成為什麼角色,就去選擇那個角色,並且扮演好那個角色該有的樣子,想清楚,弄明白,去做,其他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