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pexels

核心幹部離職,公司完蛋了?大將出走半年,業績表現給我上的一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友尚的共同創辦人和我,在出來創業之前,本來都在一家零件通路公司上班,合作長達 5 年。我們兩人都算是公司的主將,我負責外銷的 OEM 專業代工客戶,他負責台灣的內銷客戶,頗受公司器重。

後來共同創辦人先自己出來創業,半年後我也離職,加入他的公司。當時我想,兩大主將先後離職,老東家的發展可能會受挫,所以 3 個月以後,打電話回去問問狀況,沒想到答案是公司發展還不錯。我心裡就有點不是滋味,暗想,為什麼兩個主將走了,居然生意還不錯?

又過了 3 個月,我不死心,再打電話回去詢問,不料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公司業績創新高!怎麼會這樣呢?

你的強大,是因為公司在背後撐腰

這故事的啟發是,人都可以被取代。當你在公司的某個崗位上,表現不錯,可能覺得自己很偉大、不可取代。其實當你離開以後,組織自然會調整。

雖然以前我是老東家的主將,但許多客戶向我採購與我個人的關係不大,而是因為公司有財力、庫存、代理權、物流等優勢條件。我想在其他的公司,情況也差不多,個人英雄主義顯然是一種迷思。

不要自命非凡,談成大生意也是靠團隊合作

在公司裡自以為重要的人,要建立一個觀念:你是在目前的職位上、擁有許多資源,才顯得重要。別自以為你離開之後,別人取代不了。許多高階主管往往是離職之後、自己創業,才發現資源不足、處處都是挫折和困難。在企業界,像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延伸閱讀:不尊重團隊的人,必須滾!486先生:能力再好,破壞紀律就得走人

因此個人要更加謙卑,重視團隊合作。避免表現出不可一世、非你不可的態度,甚至把所有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表現優異的主管或同仁尤其要留心這點,談成一筆大生意,絕對是團隊通力合作的成果。公司可能把功勞歸給主談者或負責人,給他們的獎勵也最多,然而許多後勤支援都是成功的因素,個人不但在言語、態度上要感謝所有團隊成員,甚至要有具體行動如請客分享,與大家同樂。

當高階主管接受外部獎項或媒體採訪,享盡光環的時候,更要記得肯定團隊的貢獻,因為這些成果,不是靠一個人就能達成的。

如考慮併購和擴充事業,人才流失是正常的、不必太憂慮

體會到「人可以被取代」,擴充事業就不會被「人的問題」卡住。要知道,擴充事業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因為原有人才可能無法適應新任務、新環境,或是抗拒外派等等,都可能會離職。不要因為擔心這些狀況而退縮,相反地,當公司業務發展起來,應該勇於擴充。

延伸閱讀:用心栽培的優秀員工,為什麼還是提離職?主管該注意的 2 件事

同樣地,公司因為策略要考慮購併時,也不必對購併造成的人才流失太過憂慮,甚至裹足不前。人才的流失是正常的。當然在購併時,我們要留心雙方組織內主管、同仁的感受,盡可能將人才留下來。

但即使做了這一切努力,人才流失仍然會發生。不過,即使流失了 1/3,公司還是可以運作,甚至繼續成長。短期內也許你會覺得,某些重要職位少了經驗豐富的好手,對業務造成影響;但長期來看,仍然可以藉由內部升遷,或是外部聘人來補齊。

當關鍵人才離開,是向下授權、拔擢潛力人才的好機會

即使沒有併購或大的變動,公司的關鍵人才還是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離職,這時候不需要太過緊張。

沒有人是不能取代的,當關鍵人才離開,不妨敢於授權,配合適當的心談、輔導與經驗傳承,讓底下的人接手。往往過了一段時間,底下的同仁也會被迫加速成長,學到該怎麼做,如果表現相差不遠,就可以讓他們頂替上來。即使犯錯,跌倒後爬起來,他們也會慢慢長大。

進一步想,適度的人才流失,可能不是壞事。如果人員都不流動,底下的優秀同仁因沒有機會升遷,缺乏學習的機會,可能掛冠求去。有流動,才能帶來升遷,進而讓中高階主管出現年輕的新血,帶進新的觀念與做法。

更進一步,主管平時就要從組織面思考,是不是在人才與職級有「層次」,例如處長、經理、副理、課長,各有不同的經驗與能力,層次分明。

如果發現有斷層,就要趁著面試、進用、培養人才的時候,把組織的層次建立得更完整。如此一來,即使某個層次的主管離開,讓組織產生空缺,也會有合適的人才可以暫代。甚至,該主管職也可直接考慮從內部拔擢,而非只能從外部空降。

重視團隊、敢於授權,主管就無懼人才流失

  • 人都是可以取代的,所以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必有「明星」迷思,覺得非我不可,或沒他不行。同時,這觀念也讓我們自己更謙卑,重視團隊合作。
  • 事業擴充或併購,都可能造成人才流失,不必為此綁手綁腳。只要策略上需要,就該放手去做。
  • 重要人才離職,不要太緊張。人都可以取代,不妨授權底下的人接手。只要主管不嫌麻煩,積極心談、輔導與經驗傳承,可能讓團隊戰力更強。
  • 只要平時有層次地儲備人才,適度人才流失並不是壞事,反而讓新血輪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機會,長遠也可能有利於公司。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