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轉型成了顯學之後,雇主對於數位人才的需求暴增,包含從事 IT、自動化、數據分析、數位轉型等職務。BCG 與 The Network 合作調查報告〈解碼數位人才挑戰〉(暫譯,原文為Decoding the Digital Talent Challenge)恐怕會讓老闆們嚇一跳: 擁有數位技能的工作者,有 4 成積極尋覓跳槽機會、7 成預計在 2~3 年換工作 。這表示,公司不僅要爭奪人才,還得承擔人才加入後,短期內轉投對手的風險。
數位人才在乎什麼?高薪、彈性、有生活品質
雇主怎麼做,才能吸引數位人才,甚至願意久留?
數位人才跳槽的前 2 名理由,是追求更大的發展機會和挑戰,以及更高的薪水。雅詩蘭黛一位人才高管表示,無論在哪個產業,數位人才都能談到極有競爭力的報酬。據線上交易平台 OLX Group 的經驗,除了祭出高薪,公司還要思考更多手法來留才,比如運用股票和選擇權展現長期合作的信賴,提高人才歸屬感。
薪水到位了還不夠,工作生活平衡也是數位人才在乎的事。過半數位人才渴望每周有 2~3 天在家上班,工作時間最好具備一定的彈性。
隨著疫情擴大了遠距工作的範疇,想要移居外國貢獻專長的比例正在下降,6 成受試者選擇待在自己的國家,替他國雇主工作,也因為遠距,他們比過往更在乎與同事和主管保持良好關係,以及得到認可和財務回報。這提醒了主管在難以見到面的情況下,要更努力尋找肯定和表揚部屬的機會。
對數位人才來說,高薪機會何其多,主管要清楚認知除了足夠的報酬,必須搭配挑戰、彈性和自由,一個環節稍有疏漏,就會讓人才流失。
提供舞台、明確任務,前 2 年體驗決定工作者去向
主管的責任是打造一個「容器」,讓數位人才加入時,有發揮的舞台,但這不只是把人才找來,讓他決定該做什麼。
我看過企業花大錢挖角,卻不曉得交給他們什麼工作,一年後人才當然留不住。 強烈建議高層釐清任務,再著手找人 ,這個任務最好對組織或社會有高度影響力,並邀請商業人才加入協力,周遭的利害關係人提供一定支持,達到里程碑後,也要接續提供下一個任務,讓人才有機會不斷發揮價值。
有些傳產企業擔憂,數位轉型迫在眉睫,但公司只出得起網路公司 5 成的薪水,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低。我的建議是, 找不到最好的人,就找有一定基礎的人,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提供自學的空間和資源。
在此調查中也顯示,數位人才擔心自己所學的技能被淘汰,超過 7 成會主動學習,組織不需要過度安排學習課程,只需要提供彈性,適時聘請顧問指導,就有機會提高員工的實力。數位轉型、數位技能不像火箭科學如此艱澀,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和鍛煉。
一旦人才在前 2 年有了好的體驗,任務解多了,熟悉組織結構,有對應的升遷加薪,個人生活狀態也相對穩定,變相增加換工作的機會成本,就不容易走人。就像是幫魚換缸時,新入缸的魚總是需要時間適應水質,初期游得順,後期也就不令人擔心了。
另外,建議領導者思考提供遠距職缺,有機會擴大人才的來源,還不用解決簽證的問題。不過也須同步考量不同地區的生活成本、保險制度、資訊安全,調配出最合適的薪酬結構。
數位人才是賣方市場,他們期待領高薪為組織創造高價值,為了達成目標,需要有彈性、高層肯支持的環境。領導者渴望數位人才加入,不妨回頭檢查,公司是否想好了支付足夠的薪水、設定高挑戰的任務、提供彈性的制度?(口述 / 徐瑞廷,整理 / 韋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