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多少看過夥伴在各種場合稱讚、吹捧或討好某些對象,我倒不會說這就一定是「拍馬屁」,畢竟在職場上,大家都有自己認為要盡可能「示好」、具有影響力的人選。不過,就在吹捧這些有影響力的人時,別人可能已經睜大眼睛看透你做出這些事情背後的目的,另外,這些行為也可能不經意傷害了其他也具備影響力的人。
示好別只顧具影響力的當事人,還有多雙眼睛盯著看
說服過程中,不是只有被說服者感受到整體過程,其他人也同樣張大眼睛、豎直耳朵在觀察每個環節。所以,別以為說服了具影響力的當事人就萬事OK, 利益關係人的親疏遠近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今天某些人不在最顯眼的位置,但當說服者本身的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時,下次面對其他利益關係人,就更容易被看破手腳。
顧此失彼,討好了A卻得罪了B
通常盲目的討好重點對象,當事人幾乎不會警覺已經傷害到其他利益關係人,仍繼續夸夸而談。
舉例來說,公關最重要的利益關係人之一就是媒體。當我們在做客戶端的媒體溝通訓練時,會再三提醒不要對媒體大小眼,因為今天看不上眼、冷淡以對的小媒體記者,可能哪天翻身進到大媒體時,過去經歷的人情冷暖恐怕會讓客戶吃足了苦頭。我曾經親眼看過一個台灣大品牌對媒體的差別待遇,在太平盛世時媒體敢怒不敢言,但終究有一天,樓塌了、危機來襲,這些媒體回過頭來修理品牌的力道也不會手軟。
在某個客戶的結案報告會議上,我也曾看到有人為了吹捧A長官,忘情地把所有不該歸屬於他的成就與功勞,都堆疊到這位A長官身上,但卻沒有看到真正做事的另外一位B長官已經氣到吹鬍子瞪眼睛。下次這位夥伴要再跟B長官一起工作時,遭到百般的刁難也是剛好而已。
另外一個客戶慘案則是,行銷部的同事為了讓業務部點頭支援,無限放大了業務部同仁的重要性,卻忘記財務部在這個專案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行銷部從此跟財務部的工作氣氛變得相當詭譎,同仁之間有口難言。
最近幾次公眾人物接受訪問引起的喧然大波來看,就是犯了顧此失彼的忌諱。拆解他們接受訪談內容或許沒有太多問題,但被人斷章取義之後,難免傷了某些人的心。畢竟在某些特定市場上,需要說這個市場想要聽到的訊息,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贏得一個市場就可能失去另一個市場,從生意的角度而言,絕不會是一個划算的交易。
想示好,「面面俱到」才是最高指導原則
當要透過表達發揮影響力時,最高指導原則永遠是「面面俱到」。司馬昭之心或許大家還能接受,頂多就是看了一齣「演很大」的即興發揮,但顧此失彼就是為自己創造潛在的危機,之後要如何拆掉這些未爆彈的引信,恐怕才是最傷腦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