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 10 年間,許多新數位技術的出現,帶出了新商業模式。經營者們擔心不轉型就會被顛覆,結果,往往是鼓吹許久,好不容易把這些新觀念帶進了組織,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F 公司也遇到如此窘境。他們做的是配電盤(或稱配電櫃)的設計與製造,5 年前,跟上物聯網(IoT)風潮,將配電盤智慧化。配電盤具有電力負載開關、分配與保護協調機能,如果失效可能會引起電線走火,燒毀建物與設備。當配電盤智慧化後,用戶透過電腦及手機 App 就可以掌握溫度,不必再定期派人力巡查。
然而,接下來的幾年,智慧配電盤的生意沒什麼起色。幾位高階經理人認為,一來傳統配電盤業務還是相當穩定,業務人員沒有積極推廣的誘因。二來,似乎沒有人特別指出智慧配電盤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於是,這個看似具有話題,也應該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就只能自然、低調地銷售著。
用精實畫布、顧客旅程,挖掘客戶「為何而買」的動機
當我們幾位策略引導教練帶著 F 公司主管談成長策略時,我注意到主管們對既有業務的發展方向都胸有成竹,無論是精進產線效率,或是擴大業務銷售團隊都有明確計畫。唯獨談到智慧配電盤,大家開始沉默不語。
由於智慧配電盤業務並非 F 公司主管當下可以理解的業務,也並非因應市場競爭而生,因此,我們決定讓主管們先從「客戶需求與痛點」著手,思考這個新業務如何融入公司既有的成長策略中。
像 F 公司先把產品做出來,再開始煩惱市場在哪的案例比比皆是。與其花力氣檢討為什麼賣不好,倒不如將它視為探索市場需求的契機。
我們混合了顧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與精實畫布(lean canvas)方法,讓他們根據已有的銷售數據、業務反饋、同業的客戶選擇等多方資料,回答一個至關重要卻未被仔細討論的提問:「什麼樣的客戶會需要智慧配電盤?」試著挖掘客戶深層動機,而不是自認為客戶會買單的帳面說辭(如節省監控人力),才能做出打動客戶的銷售說帖。
確立新的價值主張,找出相對應的新商模
他們發現幾個過去忽略的客戶動機:有過線路燒毀而造成跳電、失火的客戶,幾乎是第一時間就買單智慧配電盤。這個道理如此簡單,卻很少聽到業務人員給予這樣的反饋。大家進一步發現,生產中斷會造成重大損失的客戶,也都會很快決定換掉傳統配電盤。在過去業務人員的報告中,只看到客戶名單與規格要求,卻沒有看到客戶真正的動機。接著我們討論智慧配電盤的價值主張時,一切就順暢許多。
從客戶角度看智慧配電盤搭配的服務,可以發現幾個待解決問題:首先,F 公司沒有一個完整團隊維運雲端服務,而是委外負責,當客戶遇到系統狀況時,業務無法即時回應,讓客戶對「安心承諾」有疑問。
第二,傳統配電盤生意不太需要跟客戶密切互動,但客戶現在有可視化資料,就會提出許多想法,例如,實時監控的電力數據如何與其他系統相互串接。所以業務人員不能只是銷售,也要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並且回應。
許多主管歷經了上半場的討論後,最深刻的感受在於:智慧配電盤讓他們從設備買賣商進入到服務商。下半場的討論,我們一樣從幾個具體問題開始:「若這是一個值得做的生意,市場規模夠大嗎?若夠大,我們需要建構的關鍵活動有哪些?做了這些,足以拉開與同業的距離嗎?我們每年需要投注多少資源在上頭?又得如何改變現在的公司運作方式?」
在此,我就略過討論細節。從 F 公司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僅專注在數位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或是基於數位技術而生的新產品,並不一定會對公司帶來新的經營觀點,也不會因此改變組織的現況。換個視角,從客戶的需求或是痛點著手,找到深層動機,試著提出不同的價值主張,或許是更好啟動數位轉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