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PeiQi Teh via shutterstock

為什麼展店愈多、賺的卻愈少?企業成長初期,經理人最容易忽略的事

楊秀慧
2023-02-08
企業顧問 楊秀慧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在輔導企業時,遇到一位學員說,他擁有 3 間店,但遲遲開不出下一家。我們一起分析,究竟遇到哪些問題,才停下展店腳步,得到 4 個因素:人才不好找、人才不到位、制度流程不完善,以及「開店愈多,卻發現利潤不如以往。」

進一步來看,其實前 3 點並不是新課題,因為創立首間店,就會碰上這些挑戰。換句話說,最大的難題是持續展店的過程中,察覺到利潤不如首店,且成本愈來愈高,導致創業家的心態上產生變化,開始不安、猶豫要不要繼續前進。

延伸閱讀:全家、7-11瘋狂展店,OK 超商還有優勢?總經理押注的 2 個策略

為什麼展店後,利潤愈來愈低?首先應該檢視展店到了哪一個階段,以及你投入多少資源。像是創業初期,老闆身兼多數工作,後續則會增設不同職務。有些企業開了 3 間店,開始配置一名營運督導,大約可以管理 5~8 間店。

然而,如果只有 3 間店卻增設這個職務,會因為店數不足,使得規模效益還無法展現。舉例來說,A 督導的薪水是 6 萬元,如果他管理 6 間店,平均每店只需要分擔 1 萬元;如果他只負責 3 間店,平均每店就要承擔 2 萬元,管理成本就會上升。不過,我們可以把這種狀況,視為一種「投資」,這時期的利潤雖然較低,但把目光放長遠來看,尚能接受。

另一個狀況是,企業過了新創「從 0~1」階段後,進入「1~100」發展期,常發生急於分工、建立連鎖制度,導致規模還不到位,就把自己壓到喘不過氣,就像是小孩穿大衣般沉重,畢竟每一個管理環節,都需要付出成本。

前述企業學員,他只有 3 間分店,卻太早效法連鎖百店的組織分工,營運、會計、稽核、人資部門樣樣來。過早建立過多組織制度,只會增加溝通、管理成本。比方說,你只有 3 間店,卻把財務、會計分成 2 個部門,必須來回溝通,工作效率就變慢,還得付 2 個職位的薪水,使成本上升。

以該學員的階段來看,職能不能沒有,但應減少複雜的職務部門,優先集中分店的營運發展,等到展店到了 10 間、20 間,再來思考如何優化組織制度。

延伸閱讀:路易莎推第一間泰式料理!跟瓦城學訂價,黃銘賢如何把「咖啡王國」變「餐飲帝國」?

我認為,建立組織與制度就像跑步,一開始只練習跑 3 公里的新手,不要馬上挑戰 42 公里的馬拉松。企業規模的茁壯,也要像運動一樣,依照日常運作、當前需求而定,有節奏的調整組織與制度。循序漸進之下,維持穩健的企業體質,營運成本不會暴增,也就能按部就班實踐展店計畫。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