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PeiQi Teh via shutterstock

為什麼展店愈多、賺的卻愈少?企業成長初期,經理人最容易忽略的事

楊秀慧
2023-02-08
企業顧問 楊秀慧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在輔導企業時,遇到一位學員說,他擁有 3 間店,但遲遲開不出下一家。我們一起分析,究竟遇到哪些問題,才停下展店腳步,得到 4 個因素:人才不好找、人才不到位、制度流程不完善,以及「開店愈多,卻發現利潤不如以往。」

進一步來看,其實前 3 點並不是新課題,因為創立首間店,就會碰上這些挑戰。換句話說,最大的難題是持續展店的過程中,察覺到利潤不如首店,且成本愈來愈高,導致創業家的心態上產生變化,開始不安、猶豫要不要繼續前進。

延伸閱讀:全家、7-11瘋狂展店,OK 超商還有優勢?總經理押注的 2 個策略

為什麼展店後,利潤愈來愈低?首先應該檢視展店到了哪一個階段,以及你投入多少資源。像是創業初期,老闆身兼多數工作,後續則會增設不同職務。有些企業開了 3 間店,開始配置一名營運督導,大約可以管理 5~8 間店。

然而,如果只有 3 間店卻增設這個職務,會因為店數不足,使得規模效益還無法展現。舉例來說,A 督導的薪水是 6 萬元,如果他管理 6 間店,平均每店只需要分擔 1 萬元;如果他只負責 3 間店,平均每店就要承擔 2 萬元,管理成本就會上升。不過,我們可以把這種狀況,視為一種「投資」,這時期的利潤雖然較低,但把目光放長遠來看,尚能接受。

另一個狀況是,企業過了新創「從 0~1」階段後,進入「1~100」發展期,常發生急於分工、建立連鎖制度,導致規模還不到位,就把自己壓到喘不過氣,就像是小孩穿大衣般沉重,畢竟每一個管理環節,都需要付出成本。

前述企業學員,他只有 3 間分店,卻太早效法連鎖百店的組織分工,營運、會計、稽核、人資部門樣樣來。過早建立過多組織制度,只會增加溝通、管理成本。比方說,你只有 3 間店,卻把財務、會計分成 2 個部門,必須來回溝通,工作效率就變慢,還得付 2 個職位的薪水,使成本上升。

以該學員的階段來看,職能不能沒有,但應減少複雜的職務部門,優先集中分店的營運發展,等到展店到了 10 間、20 間,再來思考如何優化組織制度。

延伸閱讀:路易莎推第一間泰式料理!跟瓦城學訂價,黃銘賢如何把「咖啡王國」變「餐飲帝國」?

我認為,建立組織與制度就像跑步,一開始只練習跑 3 公里的新手,不要馬上挑戰 42 公里的馬拉松。企業規模的茁壯,也要像運動一樣,依照日常運作、當前需求而定,有節奏的調整組織與制度。循序漸進之下,維持穩健的企業體質,營運成本不會暴增,也就能按部就班實踐展店計畫。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