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這個時侯,我和太太決定讓4歲的孩子開始學習直排輪。現在已能夠自在的在路上溜行、也願意挑戰更多複雜的動作。不過,起初讓她學直排輪,並不是想培養她的什麼興趣或是才藝。
但我們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只是希望孩子藉著學溜直排輪的過程中,能好好理解「跌倒」這個體驗!我希望她能早點累積「失敗」的經驗,並懂得擁抱「失敗」。而比起其它才藝,直排輪真的是個能夠好好練習跌倒的好運動!
我們就是看著她一路跌跤,一路再靠自己站起來,慢慢進階到現在的水準。這一年,我觀察同期學習的孩童;有些孩子比較大,因為太害怕跌倒,反而一直跌倒;有些孩子跌傷了,心裡有陰影就害怕,也不敢再溜了。有些孩子接連挑戰進階動作失敗,後來就沒有再出現了。
其實作父母的,看孩子因為不小心衝撞或是失去平衡而受傷,哪裡不會心疼?但每次她跌倒,看似無助地望向我們時,我們總安慰她「沒關係,再站起來就好了!」摔倒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慢慢學到:「沒關係,跌倒後再站起來就好了。」
我們就是想要孩子擁有這樣的成長心態,「遇到失敗、挫折沒有關係,再站起來就好了!」這樣的觀念與習慣,應該可以應用在任何她未來面對的困難事務。
全家將挫敗經驗轉化成事業加速器
而這個失敗學的道理,我是從超商界的市場老二、全家便利商店的經營方式學到的。《企業創生・台灣走新路》一書寫道,全家超商從進入市場開始,就要想辦法在重量級老大統一超商與其它業者夾擊中突圍,全家會長潘進丁認為,「如果一直跟著前人的做法,大概走不出一條路。」
於是,全家試著從提供代收路邊停車費開始,成為第一家提供代收服務的便利商店,代收並不是項賺錢的業務,但是繳費人流有機會提高併買率,進而改變獲利模式。
全家又學著賣地瓜,一開始大賣,以為很成功,但後來因品質不穩定而冒出大量客訴,只好到處請教專家,才得以讓看似簡單的烤地瓜維持一定口感與甜度。
沒有人喜歡失敗,但全家意識到,如果不想辦法創新,就無法生存下去,但想創新,就得鼓勵失敗,接受失敗帶來的變動與調整。面對失敗,全家的經營團隊不會互相責難,只把精神放在嘗試與再次嘗試上。
全家經營團隊懂得從各種錯誤中學到教訓,透過適時應變與不斷推陳出新的服務而再站起來,屢屢連帶創新超商產業的服務與功能,也讓組織始終能在新零售時代浪潮下,穩健地占有一席之地。
而懂得跌倒後再站起來,這件事其實不難,只是不論組織或個人,都要花時間慢慢學,如果有機會,早點學、刻意學。好好體會跌倒帶來的不舒服與不甘心,然後學著鼓舞與激勵自己再重新來過!
就像孩子學溜直排輪的第一堂課,不是先學如何前進,教練通常都先教「如何正確地跌倒,再用安全的方式爬起來」。 因為溜直排輪時,跌倒是再正常不過的過程,但總要知道如何安全地再站起來。
仔細想想,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孩子能從學習直排輪的過程,了解到這一點,我想這就是這堂課對孩子最有價值的地方。
而當孩子再大一點,希望她會知道,父母其實不是在讓她學直排輪,而是用鼓勵的方式,讓她提早體會人生旅程上的挫敗!孩子也終究會知道,一路上不管她怎麼跌跤,跌了幾跤,都能感受到家人在身旁的陪伴與支持!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佳拍檔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曾提醒,想要獲得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了解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悲慘。
而蒙格保證能過上悲慘生活的一種方式就是:「當你在人生的戰場上遇到接二連三的挫折,就請意志消沉,從此一蹶不振吧!因為即使是最聰明、最幸運的人,也經常會遭遇失敗。」
刻意學習跌倒,累積失敗經驗,雖然無法保證成功的到來。卻能讓人面對挫敗的心理韌性更加強大,更能理解困頓對於成就與快樂的重要性,也才懂得在挫折中享受生活而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