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有業績獎金,業務們卻不想衝?激勵制度把握 4 原則,才能讓員工「動起來」



「Tifi 呀,我們公司最近在討論要怎麼做好激勵獎金的制度,讓激勵能發揮最大用途,這是目前的規畫,幫忙看看有什麼建議嗎?」
朋友傳給我密密麻麻、洋洋灑灑的十大頁激勵制度,看得我頭昏眼花,我問道:「為什麼這麼複雜?又是年度、又是梯度、又是各種限制條件及例外說明。」
朋友解釋到:「因為我們產品種類繁多,又有不同規格,之前也遇過業務們鑽漏洞等問題,所以我們整個制度會寫得比較詳細,而寫出年度規畫,並以梯度發放,也是希望讓大家看到年度獎金最多能到這麼多,更有動力。」
我仔細看了下,不禁回想到自己的經驗,我在前兩份工作有制定激勵制度的經驗,而之前擔任業務時,也感受過激勵制度變化帶給自己的動力。
大致說來,最好的激勵制度有 4 大原則「簡單、直接、粗暴、快速」。
簡單:沒有太繁複的安排,制度只要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當你需要用超過15分鐘來解釋這個制度,而業務還是有聽沒有懂時,這個制度的細節就過於複雜了。
直接:最好的激勵是讓業務一眼就能看到「我最有可能搆到的激勵,以及雖有挑戰但能獲得的最大值」。
粗暴:粗暴是什麼?粗暴就是不廢話,公司安排各種類型的激勵(例如:住宿券、按摩券、只要XX就能享受額外幾天的休假等等),都不如直接發現金。
快速:雖然公司看的是年度收益,但其實月度(最短)、季度(中期)給的獎金是比較有激勵效果的,由於業務的衝勁像馬達一樣,是沒辦法一整年都在衝刺的,短期內給予激勵,就像車加速了一段路之後需要加油一樣,把走期縮短,即使獎金分次給得比較少,但對業務來說比較有感覺,也會為了在下個季度持續拿獎勵,而更發揮到激勵的作用。
設定好激勵制度還不夠,主管必須做到2件事
主管除了正確安排激勵制度之外,最重要的是為部屬設定合理的目標,以及規畫出「拿到激勵的路徑」,幫助他們完成全力衝刺。
首先,絕不能設一個再怎麼跳都搆不到的目標,那完全就失去了激勵的目的。與其給業務一顆大大的月亮,還不如不要給。再來,是拿到激勵的計畫,這很容易被主管忽略,許多主管在頒布了激勵制度後就要部屬自求多福、自己想辦法。
以我個人制定並執行過最有效果的激勵制度為例,我曾在季度目標完成率已經達 100% 的情況下,激勵同事們衝刺到 138%、拿到全區域最高完成率,當時我先花 10 分鐘向團隊講解激勵制度,接下來約每個業務 1 對 1 面談,把他們的客戶明細拉出來,告訴他們:「這些客戶還差多少,只要賣給這些客戶 XX,你就會拿到這個獎勵。」我提供他們完成路徑後,目標明確、數字明確,就只差他們自己逐一擊破。
不僅如此,我還會以周為單位,去追蹤每個客戶的成長狀況,檢視當哪些客戶不適合繼續推進,也適時找名單中的其他替補方案,跟銷售夥伴們一起想辦法。
制定並執行一個有效的激勵制度,不只幫助到業務,同時也幫助主管創造一個更有衝勁跟向心力的團隊。也因此,如何拿到激勵不只是業務們自己的事,也是主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