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pxhere

徵才只看能力錯了嗎? 2 件事沒釐清,小心請神容易送神難!

洪彣欣
2024-04-17
洪彣欣
已完成
已取消

即將進入畢業季,多家企業已蓄勢待發進入各大校園徵才,甚至向下扎根預訂大三學生,試圖在大缺工時代,展開搶人才大戰。

此時,有個企業主朋友卻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經常在各大管道積極找人,但找來的人常常面談時說的無所不能、做事時卻萬萬不能。例如,找部屬負責一項專案時,他說不是自己的工作範圍,要求加薪才願意多承擔工作;或者,乾脆說他不會做。」

這位企業主朋友不禁無奈感慨:請神容易送神難,想請部屬離開還得給錢,而且給了錢還不一定合法,被告上勞工局或被上網黑,真的損失慘痛。

延伸閱讀:跟 Z 世代員工溝通總有代溝、難理解?當代管理者須知:薪水、職銜已不再是最大誘因

企業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把人才變錢財?又要如何從面試短短的時間中,識別誰是對的人才?

錯誤觀念:急著找人,卻沒先思考人才規格

當企業需要人才時,總是想:去哪裡找?怎麼找?而不是先想想所需要的人才規格是什麼?所以,很容易被漂亮的學經歷或機智的談吐吸引而驟下判斷,展開一連串的錯誤嘗試,直到雙方付出慘痛代價。所以,要找到對的人其實應先擬定「人才規格」,刻劃出適合該職位的標準條件,再從面試者中評估出對的人才。

筆者從創業、輔導企業與招募、培訓超過 3000 位人才的案例中發現,要用對人應先看 3 個面向:
1.個:性格。
2.德:價值觀。
3.才:能力。
其中,價值觀跟性格這兩件事,在招募中絕對不能妥協,理由是什麼呢?

性格:積極且自律的人,會主動創造價值

台積電之所以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是因為他們有一群自律且積極的員工,台積電的重要文化之一就是「自律」,所有員工都對自己要求極高,不過多數的台灣公司卻都講究「紀律」而非「自律」。根據 MAP 管理才能評鑑的調查中,台灣有高達 79% 的主管,是父母型主管,帶領出來的文化就是嚴格要求團隊「紀律」,也就是他律,代價是團隊失去創意與積極性。

積極且自律的人會主動創造價值,這就是人才必須具備的特質,我們通常可以從人選的外表、學校表現以及過往的工作績效去評斷。一個人成績或績效好,不一定全是因為聰明,而是一種自律的表現。

另外,為什麼要看外表,因為身材與外表管理也需要自律。我曾經錄用過一位資歷豐富但其貌不揚的主管,我說服自己不能有「無意識偏見」,最後發現人真的是相由心生,這位主管入職後為某己利不惜危害同事,製造公司紛爭。用人並非一定要是帥哥、美女,但至少一定要乾淨、整潔、順眼!

價值觀:以眾人利益為優先,不會斤斤計較

另外,很多企業用人之所以看走眼,付出慘痛的代價,原因在於用了價值觀不端正的人選,多數人通常只在乎個人利益,而人才會以公司的利益為先,犧牲個人的短期利益。回想起我在創業初期,自己是沒有領薪水的,我將公司賺到的錢,全部投資在人上,拿來聘請專業經理人。

過去公司也曾錄用過一位同業的業務,以為這位業務有人脈能立即創造業績,最後我發現這位業務人員對於交辦的工作斤斤計較,最後還跟某位公司培育的博士自立門戶,最後他們創業失敗了。人才深諳是責任先來,先為公司做出貢獻、創造價值,才會晉升、加薪。若遇到對工作斤斤計較的員工,要即時停損。

能力:管理能力比專業能力更重要

最後,要創造 1+1 大於 2 的團隊,主管的管理能力比專業能力還重要。可惜的是,多數公司都比較忽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至於如何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可善用管理能力評鑑工具。再輔以行為事例面談,看看他是否有服務人群的經驗。如果在求學階段,時常擔任社團幹部、班長的人,在帶領及服務團隊成員上會比較得心應手 ,創業後也更知道如何當一位領導人。

延伸閱讀:面試逾千人!Google 資深主管:不分經驗、工作表現,面試中最常出現的「4 大盲點」

員工是負債,人才是資產

套一句彼得.杜拉克的名言:「員工是負債,人才是資產」,公司是人才在創造錢財,若不幸用錯人,也會造成不少財務與精神損失。

用錯一位基層員工的損失,至少是半年的薪水,而錯用一位高階主管的損失至少是 3 年的年薪,其中包含招募費用、面談時間成本、試用期的錯誤與效率成本、團隊士氣影響等等。而且資遣還不見得能請走人,建議用人主管們,招募時要像挑選結婚對象一樣審慎,若是處理放錯位置的部屬,動作就要快。

漂亮的財務來自人物,企業錢財來自人才。善用以上這 3 條金科玉律,不但能大幅降低用錯人的損失,更能為企業創造無限的價值。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