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練,公司要我擔任內部講師,不僅要參加相關培訓,還要幫忙教授專業課程,怎麼辦?」學員Andy滿臉愁容的問我。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啊,怎麼這麼不開心呢?」
「我覺得平常工作已經夠忙了,還要花時間上課受訓、編講義去教同仁。而且上台教學之後還要被學員評鑑,想到就覺得吃力又不討好。」Andy 愈說愈煩惱。
「那有跟主管反應過你的想法嗎?」
「當然有啊,可是主管的反應跟你一樣!」
「一樣什麼?」我好奇地問。
「主管也一樣說這是很好的機會啊,叫我要把握住,我就不懂這種苦差事有什麼好把握的呢?」
我聽了也忍不住笑了出來,但還是先恭喜 Andy,並且告訴他,為什麼被選任組織內部的訓練講師,其實為職涯發展打開了嶄新的可能性,理由如下:
一、提高專業能見度、拓展人脈
通常能被選為內部訓練講師的員工,代表著在特定知識與技能上有一定的水準。另一個層面,也表示組織願意花更多資源在這樣的人才身上。
而透過內部講師的培訓,員工可以更好地理解組織的運作方式,提升對公司內部專業領域的理解和技能,就能更大規模地展現自身的專業價值,幫助提升個人在組織內的曝光度。
內部講師的角色有機會和不同部門的同仁合作,有助於建立組織內部的人脈,人際關係將成為職涯發展中的關鍵資源,而跨單位的專業能見度提升,除了有助於當前職位的穩固,未來若有升遷機會,也比他人容易受到主管關注。
二、為主管職做準備
你或許也有聽過,某些公司要求升任主管職必須要有內部教學的經驗,擔任內部講師常是升任主管職的理想起點。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主管這個角色除了有豐富的知識技能外,也需要能有效地教育部屬,並且負起發展其培育計畫的責任,才能更好地引導和支持團隊。因此,若有機會作為內部講師,其實也是開始磨鍊自己傳遞專業知識、了解學習需求的能力。
另一方面,主管職也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影響力,才能與跨部門單位有效溝通。而內部講師所能培養的溝通技能,就為未來升任主管職提供了對應的基礎職能。
三、知識與技能變現
最後一點,則是內部講師這個角色所養成的表達能力,其實是一項有助於跨組織移轉的軟實力,也就是若想在未來成為斜槓工作者、知識型自雇者所需的核心技能。因為一個優秀的內部講師,通常不只有良好的溝通與表達能力,他/她們還懂得如何深入淺出地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圖文和聲音傳遞專業內容。
現今許多傑出的職業講師在踏入培訓市場前,常常是在組織內擔任內部講師時,發現了自己的教學天賦與熱情。如果上班族有志將專業變現,創造職涯的第二曲線,那麼內部講師這個角色,實在是職場工作者不容錯過的好機會。
「這麼聽起來,做內部講師好像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機會耶!」Andy 恍然大悟。
是的,作為內部講師不見得是件苦差事,雖然會比別人多付出一些時間與精神,但這個角色不僅能為專業工作者在組織中帶來尊重和信任,還能做好領導和管理的技能準備,更棒的是有機會將知識變現,為個人帶來更廣闊的職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