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高雄任教,每周住校 3 天,晚餐成為生活大事,在學校附近尋覓 5 年,終於找到提供咖啡、簡餐的「阿貝奇咖啡館」。 猶記第一次到阿貝奇用餐,由於我不喝冰水,要求換溫水;隔周再去,其他同伴都是冰水,只有我是瓷杯裝的溫水。餐後的免費飲料,我只喝黑咖啡,半年後,我自認常客,要求提供小杯鮮乳配咖啡,經由老闆同意,我又多了一項特殊待遇。
後來因為成本因素,阿貝奇開始要求咖啡配鮮奶,需額外支付 10 塊錢,卻從來沒向我加收。有次我帶太太去阿貝奇用餐,入座後,她水杯、我瓷杯,餐後,服務人員送上 2 杯黑咖啡、2 杯鮮奶。我叫住服務生,告知我們沒有支付鮮奶的錢,服務生卻說,觀察我們的交談,覺得應比照辦理。
阿貝奇的服務,為什麼吸引人?我改良日本品管大師狩野紀昭(Noriaki Kano)1984 年提出的「KANO 二維服務品質模型」(如下圖所示),以滿足顧客需求的角度來說明。阿貝奇的服務流程,展現了「魅力服務」的特點。模型的橫軸,愈往右,服務愈充足;愈往左,服務愈不足。模型的縱軸,愈往上,顧客愈滿意;愈往下,顧客愈不滿意。
什麼都做不一定加分,用心的「差別對待」是關鍵
在服務業可將提供的服務,歸納在此模型中的 5 種類型:
基本服務 :這項服務如果不足,顧客會不滿意。當然,即使充足,顧客也不一定會滿意,可能認為這是業者基本該做的事,比方幫忙倒水。整體來說,基本服務一定要做,但不用做得太多。
附加價值服務 :這項服務愈充足,顧客愈滿意,反之亦然。例如,全家便利商店在 2017 年首創 App 咖啡寄杯服務,隔年就締造了 8 億元營收。這類服務一定要做,而且愈多愈好。
魅力服務 :沒有搭配這項服務,顧客不會不滿意,但如果有,顧客會非常滿意,例如微風之夜招待 VIP 的封館活動,或像阿貝奇的服務。業者不一定要做,但如果競爭激烈,就要做很多,才能從市場中勝出。
無差異服務 :這項服務無論有沒有,顧客都無所謂,等於說不加分、也不扣分。例如,服務生在店門口機械式的說「歡迎光臨」、「謝謝再來」,可以不必做,浪費資源且無效益。
反服務 :是指如果沒提供,顧客不會不滿意;但如果有,顧客反而會不滿意的服務。像是促銷活動吸引遠地消費者,卻被告知標錯價格。嚴格來說,此類服務禁止發生。
仔細觀察顧客需求,在該用力的地方下工夫
今年 4 月我到中國青島出差 3 天,酒店房間提供唐寧(Twinings)茶包,家人喜歡,我拿了 2 包放行李箱。第二天晚上回到房間,書桌上留有 一張客房管家的便條,說明她在整理房間時,發現我喜歡喝紅茶,除了補充原有兩包,另外又多放了幾包。
多年前,我在美國西雅圖旅遊,到一家特色早餐店點了招牌蘋果汁,但是蘋果汁賣完,最後換成柳橙汁。結帳時,老闆竟然說,沒有讓我喝到想要的蘋果汁,所以柳橙汁免費提供。
這些經驗,詮釋了「魅力服務」無所不在,端看企業文化與服務人員的用心。也讓我想起流通業教父、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提倡的觀念,「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