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企業在全球嶄露頭角,不僅科技業強勁,還有海運、針織代工、遊艇、高爾夫球等行業也位居世界前列。截至 2023 年 8 月統計,台灣有 7 家企業進入全球 500 強。這些企業創辦人在台灣高速成長時期累積的經營智慧與視野,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
然而,少子化與全球區域化的競爭加劇,使企業對於世代交替與人才梯隊養成的需求更加迫切。其中,企業傳承與接班問題已成為國內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近期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告人工智慧 (AI) 運算時代的來臨,進一步催化了企業接班轉型的腳步。
錯誤接班代價大,搞到員工異心、公司虧損
數年前,我的一位社團朋友 James,他是一家知名半導體設備商的二代。其父創業超過 40 年,辛苦打下的江山與扎下的基礎期待傳承給二代。James 順理成章從基層做起,後來擔任研發副總,表現優異,3年後接任總經理。
上任後,James 發現公司員工多被動等待指令,各單位各自為政、辦公室氣氛不佳,員工向心力不足,漸漸地公司業績不振,甚至進入虧損狀態。他因此心力交瘁,家庭關係也受到影響。在一次聚會中與 James 聊起營運現況,他提起公司設備及生產都已上軌道,但人員管理上遇到難題,筆者建議應先盤點公司主管的領導管理能力,找出問題及解決方案。
在全體主管接受管理才能評鑑(MAP,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後,報告顯示 James 屬於高分析型與高人際型,二者的 PR 值近 90%,在管理上的特點是個性小心謹慎、慢工出細活、以和為貴、怕得罪人,難以即時解決組織裡的人際問題;且團隊管理能力只有 44%,低於台灣目前 2 萬筆經理人的平均 49% PR 值,決策能力更僅有 25%(猶豫不決、怕下錯決定,於是錯過不少商機)。他最適合擔任的是副手或幕僚,擅長規劃、提出謀略與輔佐,而非總經理。
察覺強弱項後,James 轉任適合他發揮的職務,聘請專業經理人,調整幹部布局、把人放對位置,並建立績效制度。現在 James 的工作與生活得到平衡,在員工數不變的情形下,4 年後,公司營業額奇蹟式地成長近 5 倍。
借助專業工具,評鑑接班人與團隊管理能力
人貴自知,信效度高的科學量化工具,能幫助人看見未知的自己,也促進公司成長。
James 年輕且擁有高學歷,有二代的光環與壓力,擔任副總表現優異,看似接班不成問題,但結果卻不如預期。筆者認為,接班人與團隊的個性與管理能力往往被忽略,但可以借助專業評鑑工具協助。同時,公司應及早啟動接班人與接班梯隊遴選與培育,優秀團隊成員間的專業與個性應互補為佳。
挑選合適的接班人是企業永續關鍵,接班傳承更應審慎規劃,積極培育企業人才庫,若没有人才,一切都歸於零,唯有識才、辨才,才能布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