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後,日本餐飲品牌表現亮眼。根據日經對近 300 家日本餐飲業者的調查,2023 年度營業額較 2022 年增長 12.8%。儘管 2024 年尚未結束,但預估營業額仍將比 2023 年增長約 6% 以上。氣勢正旺的日本餐飲店,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一般來說,提升營業額有兩個主要方法:提高客單價或增加來客數。然而,在日本消費者仍處於防衛性消費的情況下,提高客單價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大多數業者將重點放在增加來客數上。而在品牌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增加來客數最快的方式就是開設新店。
氣勢正旺的日本餐飲業,「關店數」跟「新開數」卻差不多高?
2023 年,日本餐飲巨頭們共開設了 3,485 家店,但同時也關閉 2,863 家店。關店數量如此之多,主要仍與人力安排困難有關。
在日本,餐飲業除了本身的業態設計要夠強,後勤支援的強度也要夠,否則很難維持一定的店鋪數。日本市場在少子化的環境下,即使找到店面與市場空間,要找到足夠的人力卻是極為困難的任務。
以店鋪數迅速擴張的日本餐飲品牌丸龜製麵(丸亀製麵)為例,母公司東利多控股(トリドー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Toridoll Holdings,以下簡稱東利多)在 2010 年擁有 403 家店,2015 年突破 1,000 家,疫情前的 2018 年更達到 1,540 間,疫情後的 2023 年更創新高,達到 1,770 家。
由此可見,不被疫情拖慢腳步,東利多靠著在擴張店鋪數方面的積極執行力,仍持續創下店數新高。畢竟對餐飲業來說,找不到人,店鋪拓展也會受影響,營業額要衝上去也會遇到困難。
找不到人、展店就受阻,營業額很難衝上去!丸龜製麵母公司怎麼解?
東利多最近發表的 2028 年中長期經營計畫,也展現了在店鋪策略上的雄心壯志。東利多計畫在 2026 年將公司整體店鋪數提升至 2,800 家,2028 年更要達到驚人的 4,900 家。這個數字是 2023 年的 2.76 倍。
一般來說,從 100 家擴展到 200 家,淨增加 100 家已經相當困難,更何況東利多的目標是增加 3,130 家。東利多究竟打算用什麼方法來達成增加展店目標?
將 2023、2026 和 2028 年的店鋪數字拆解成日本國內和海外,能發現東利多計畫在 2026 年讓海外店鋪數與日本國內達到相同的 1,400 家,2028 年海外店鋪數達到國內店鋪的 1.58 倍,也就是 3,000 家。
如果一切照計畫進行,2028 年東利多將成為以海外店鋪為主的日本餐飲企業。或許東利多也認為,要應對少子化對經營的影響,需要投入大量經營資源,與其如此不如將資源投入海外市場,或許 3 年後的收穫會更好。
本國市場少子化,出海勢在必行!但管理團隊、人才從哪裡來?
既然東利多決定積極擴展海外店鋪,那麼他們將如何開拓海外市場呢?自己派人去嗎?
過去開拓海外市場的主流方式,是總部自己派人去,但培養海外經營能力人才的難度不亞於解決少子化問題。即使有這樣的人才,要熟悉市場狀況、消費者喜好和商業習慣,也可能需要花費多年時間。因此,東利多選擇 尋找熟悉當地市場的合作夥伴,來縮短市場學習曲線並減少經營資源消耗。
在選擇合作夥伴方面,東利多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決定。
在歐、美和中國 3 個較大的市場,東利多都選擇了有私募基金背景,以投資餐飲為主的類投資公司合作。 好處是互補性比同業高,一個熟悉市場和業者,一個熟悉營運操作,能將不擅長的部分轉換成強項;如果雙方都擅長營運操作,運氣好當然能達到 1+1 約等於 2 的效果,但如果對營運操作都有自己的堅持,那麼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在溝通與整合。
此外,私募基金背景的企業還有機會引薦當地的其他餐飲業者結盟,進一步加速擴大店鋪數。如果合作對象是餐飲業者,要請他們推薦當地的同業恐怕非常困難。因此,在海外與私募基金類公司合作的決策,應該也與計畫時間內快速擴大店鋪數有密切關聯。
丸龜製麵母公司的啟示:別只靠內部、單打獨鬥,要會向外找解方
看到日本餐飲業者如何擴大營業額,你有什麼新的想法?還會想要單打獨鬥、聚沙成塔嗎?市場變化愈來愈快,東利多的擴張方式符合敏捷移動的經營策略。不僅是企業,在個人層面也是如此,要學習的技能、要解決的問題愈來愈多,如何透過外部資源來解決工作痛點,將會影響我們前進的速度。
日本丸龜製麵母公司東利多的案例,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站在外部看問題,路將會愈來愈寬廣。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