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員工質疑我的工作成果,為何我還主動要求跟他同組?高管的職場觀察學

龔汝沁
2024-09-05
龔汝沁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前推薦一位前同事到一家上櫃公司擔任財務長,算算我倆共事超過 20 年。

回憶當時我們同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我比他資深好幾年,我是領組,他是從別組調借過來的組員,居然當面批評我做的工作底稿,「固定資產變動表(註:這張表係表達固定資產年初至年末這個期間的變動情況,包括固定資產的增添、出售、移轉等)這不能簡單用淨額表達(註:淨額數通常是增添數和移轉數對減後的數),一定要用總額表達變動情況,否則會誤導組員。」

雖然訝異,這讓我開始認真關注他的工作風格,「慢,但踏實,且一步一腳印」,雖然我直接、間接看到、聽到的,都是其他主管們對他的負評,但我自比伯樂,主動爭取讓他與我同組,期待在我的帶領下,顯現出他是匹千里馬。

延伸閱讀:伯樂與千里馬誰重要?主管不懂用人,好人才也會變庸才

要長時間蒐集數據,才能對一個人「結案」

職場裡,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100 分的實力,但表達只有 70 分」或是「100 分的實力,卻說得像 300 分」。從正向來看,前者是保守,後者是滿滿企圖心;從負向來說,前者可能消極,後者可能好高騖遠,所以,光看、光聽是不夠的,結局,才是真的。

日前,在一個小型聚會裡,提到魔鬼藏在細節裡,聽著一個建設公司老闆述說如何持續提升豪宅的品質,「…成立了物業公司,只管理自家建造的豪宅,透過物業主管提交的日報表,蒐集豪宅住戶的抱怨,整理陸續改良或補強之處,納入下一個豪宅須考量的因素,進而降低建商售後服務的開銷…」,在他的眼裡,完工交屋,不算結局,需要較長時段蒐集數據,經過後續的改良或補強,才能算結案。

極樂觀的承諾要留意,太保守的預估也要追蹤

這位建設公司老闆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有個怪異的習性,每當我看到、聽到不同於我腦子設想的劇情時,我總愛追劇到結局,怎麼說呢?有個熱血的主管,信心滿滿地述說他心中的某項壯舉,既可讓企業轉型、聲名大噪,更上一層樓。老闆用人不疑,放手讓他做。雖然我尊敬這主管的企圖心,但我心中預料不樂觀,所以,我記錄了此案的目標數。劇情的發展是,主管總是說著好多大單將要進港,但當我要求請他提供合約,卻都支支吾吾。當財會部列帳的實際數,遲遲沒有起色時,連我都覺得事情不妙,結局慘賠收場。

延伸閱讀:既然「畫大餅、裝窮、套交情」在職場上無可避免,如何善用這些「必要之惡」?

我也曾遇過老練的業務主管,開業績檢討會時,總是對市場抱持著極度不安,一副哀怨的模樣,提報下個月、下一季度、或下半年的業績預估數時,感覺好像就快要打仗了,反而我對這種保守的業績設想,是樂觀的。所以,我記錄了她的預估數,每開一次檢討會,就填上她的實際數及再一次的預估數,久而久之,我印證了她的預估數根本太過低估,一路展現的業績實際數,卻是穩定成長。還記得有一次,要做次年度預算時,她提報的預算數,又是極度悲觀,老闆和她數字拉扯僵持不下時,我拿出了我的筆記本,結局落在她甘願提報一個算是穩定成長的預算。

也曾碰過老闆交付任務,目標明確,大家也認同,但我的走法和另一單位的少年主管,大相逕庭,因為有太多無法掌控的因素,當時的我,雖然判斷他走的是死路一條,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證,我的路一定會成功。英明的老闆選擇沉默,我倆便依照自己的走法,劇情的發展是,我倆都很努力,也都跌跌撞撞,有時他領先,有時我超前,結局是他輸我贏,他輸在年輕,只倚賴手上的一張他以為的大牌,運氣不好,走到死路;而我贏在歷練,用人情人脈握有 3 張大小牌,幸好抓到一條活路。

與其說我愛追結局,還不如說,我更想要知道,我最初的設想或判斷,到底準?還是不準?如果準,我後面犯錯的機會變小,如果不準,我可以重新檢視在過程裡,是遺漏了甚麼關鍵因子,抑或是我該加減什麼步驟,預測結局的準確度,下一案會更準。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