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記者吳秀樺攝

7-11、全家的賺錢密碼!零售、餐飲業如何讓你花更多錢?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幾年前,我邀請一位服務行銷領域著名學者,來校演講「關係行銷與顧客忠誠」議題。在 QA 環節,研究生詢問,有沒有哪一種行業不需要培養忠誠顧客?該教授不假思索的回答「殯葬業」,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隔周上課,我告訴學生,如果大家了解「顧客忠誠」的定義,就知道殯葬業者,到底要不要建立忠誠顧客了。

顧客忠誠包含態度面與行為面,態度是指再惠顧的意願,行為包含重複購買、交叉購買(順便購買相關或互補產品)、溢價購買(支付的價格高於市場標準),這些都是老顧客對企業的正向回饋。顧客忠誠的行為還有口碑宣傳,尤其來自親朋好友的推薦,更具說服力。由此可知,殯葬業當然也需要建立「忠誠顧客」,透過口碑或名人加持,能吸引更多的潛在顧客。

國外研究顯示,開發一位新顧客,所需投入的資源與努力,是維繫老顧客的 5~6 倍。因此,服務業行銷理論中,強調經營企業要做好顧客關係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尤其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平台盛行,結合會員 App,就能做好會員管理與服務,維繫老顧客的感情。

延伸閱讀:日本 6400 間超商不再 24 小時營業!兩大因素曝光,小 7、全家等6業者都取消

提高老顧客的客單價,運用品牌創造外溢效果

老顧客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老顧客,仍有許多風險,其中有 3 個原因:

  1. 消費者因工作、生活常遷徙,無法長期停留特定地區,持續惠顧喜愛的商店。
  2. 顧客年齡增長,也會逐漸凋零。
  3. 有些服務業在消費者體驗後,即使滿意,但若缺乏新鮮感,則不會再惠顧。消費者天性喜歡嘗新、嘗鮮。近年來,許多知名老店紛紛退場,國內旅遊景點大幅崩壞(如墾丁或各地夜市、老街),就是因為千篇一律,沒有創新變化。

雖然諺語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但如果滿庭園、滿山的花朵都盛開,蝴蝶會飛到哪兒採蜜呢?老顧客雖然會流失,但流通業者可思考,想辦法讓老顧客購買更多,也就是從「市場占有率」走向「荷包占有率」的策略。我的建議如下:

1.持續創新產品或服務,提高來店頻率。 例如 2024 年巴黎奧運,台灣選手得到金牌,許多業者順勢推出優惠活動。又好比,便利商店提供用餐休息座位區,甚至中國西安的海底撈最近推出的活動是,在顧客候位時,提供打麻將的服務。

2.運用行銷活動,提高每次來店購買金額。 像是超值組合、第二件 6 折、買 2 送 1 等。

3.開發新事業,運用品牌外溢效果,形成交叉購買行為。 例如消費者在金控公司的銀行辦理金融借貸服務,購買該金控公司的保險單,也在該金控公司的證券商買賣股票。

4.創造品牌價值,驅動消費者溢價購買。 例如鼎泰豐於 2023 年初迄今,商品價格平均調漲達 10% 以上,但廣大消費者依然耐心排隊等候用餐。

調整品牌定位與形象,抓緊話題、吸引新顧客

除了期望老顧客買更多,開發新顧客也是另一項重要任務。我的建議如下:

1.與時俱進調整品牌定位。 例如 7-ELEVEN 由早期「您方便的好鄰居」、「有 7-ELEVEN 真好」到「Always Open」,運用鮮明定位吸引新客群。

2.提出創新且有話題性的產品或服務。 吸引「舊雨新知」,最好是老顧客帶著親朋好友一起來嚐鮮。例如台北 101 跨年晚會,每年推陳出新,吸引上百萬人進入信義區觀賞,以及 2021 年壽司郎掀起全台「鮭魚之亂」的免費優惠活動。

3.塑造服務業獨特的體驗氛圍。 服務業硬體設施投資龐大,業者在折舊攤提還未完成前,往往捨不得更新(remodel),殊不知裝潢設施老舊,與現代感脫節,無法吸引新顧客。

全聯福利中心與路易莎咖啡近年來的裝潢設計改成簡約流行風格,吸引了年輕人樂於惠顧。如果仔細觀察,台灣 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等品牌,業績能夠持續成長,就是每隔 3~5 年都會改裝店面。只是需注意,這些改善做法不能引起老顧客的反感抵制,要兼顧老顧客的感受,並能無縫接軌新顧客,才是良策。

繼續閱讀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