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加拿大超商龍頭 Alimentation Couche-Tard(以下簡稱 ATD)有意收購日本 7-Eleven 母公司 Seven & i Holdings(以下簡稱 7&I 控股)。7&I 控股 6 日證實,已經拒絕 ATD 的收購提案,表示約 385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3 兆)的收購價過低,不符合股東利益,且併購還可能導致公司在美國面臨反壟斷指控的風險。
美洲的公司,為什麼會想買日本的企業?這筆交易會成嗎?如果你是 7&I 控股的經理人,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
美洲超商龍頭,為什麼不辭千里到亞洲提親 7&I 控股?
其實,7-Eleven 並不是源自日本。7-Eleven 的前身是 1927 年成立於德州的冰品零售商 Southland Ice Company(以下簡稱 Southland)。當時由於冰箱尚未普及,冰品銷售在市場上有一定需求。之後為了服務購買冰品的顧客,Southland 開始銷售其他食品和日用品。1946 年,因為營業時間從早上 7 點到晚上 11 點,店名因而改為 7-Eleven。
日本伊藤洋華堂看到了這個未來的商機,在一系列交涉後,於 1974 年成功將 7-Eleven 引進日本。隨著經濟成長,業績也隨之起飛,1986 年營業額已超過 1.3 兆日圓。
不過 3 年後,1989 年因財務操作因素陷入危機。日本伊藤洋華堂便順勢買下了 Southland,上演了加盟商收購原始公司的特殊案例。因此日本 7-Eleven 實際上也是從美國企業手中買來的。
這次 ATD 出手,應該也是看到了其中的投資利益。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北美企業想要買回源自北美的便利商店品牌,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是 7&I 控股的股東,會想賣嗎?
日本經濟產業省在 2023 年發布了《企業收購行為準則》,提到了企業應對收購的方針,特別需要注意 3 個原則:
- 企業價值和股東共同利益原則
- 股東意向原則
- 透明性原則
3 個原則中有兩個提到了「股東」,特別是要留意股東利益和股東意向。因此,為了避免後來被股東認為他們的利益受損,或沒有按照股東的意向行事,7&I 控股的經理人必須非常謹慎地回應。
一般來說,經理人是上班族,對現任經理人而言,他是現有股東(董事)基於信任所指派。如果股東(董事)變更,他們可能不會讓現任經理人繼續任職,而是指派新股東(董事)信任的新經理人來領導公司進行改革。因此,現任經理人可能會因為被替換而導致目前執行的政策被中止。
現任經理人一般不會希望這樣的事發生,所以應該會想辦法讓自己的政策得以延續,讓公司按照計劃成長。因此,現任經理人可能會對收購案提出「不同意」的聲明。
那麼,現任經理人可能會用哪些說法來支持「不同意」的立場?可能的說法例如:現任經理人已經在進行讓公司未來脫胎換骨的方案,如果現在更換經營團隊,不僅有無法成長的風險,還可能讓目前建立好的商業基礎受到影響。
這個說法是在描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比較難驗證,且現有股東也應該會擔心,真的更換經營團隊後,公司的獲利下滑,影響股東利益。這個應該是比較難被推翻的說法。
無論採用哪種說法,接下來,在具體上有哪些做法能鞏固現有經營團隊,讓他們的政策繼續執行?不外乎就是提升獲利,讓現有股東滿意,從而打消出售股份的念頭。
日本 7-Eleven 如果不想賣,可能會有哪些動作?
從 7&I 控股過去的行動來看,他們其實已經默默進行了調整。具體來說,就是重整旗下獲利較差的事業體,像是歷史悠久的日本超市伊藤洋華堂,已經開始大規模關閉獲利不佳的店舖,甚至不排除在 2026 年出售部分超市事業股權,減少虧損、改善獲利。在積極地執行下,應該很快就能反映在收益上。
那身為核心事業的便利商店事業,是否要大幅增加店舖數?日本市場其實已經出現飽和的訊號,日本便利商店總店舖數已經出現首次連續兩年的負增長,減少到 57,594 家,主因推測是人力短缺和競爭激烈。因此,要在日本市場靠增加店舖數來創造獲利,應該是不容易的。
比較有可能的做法,應該就是到國外開發新市場了。為了讓現有股東有感,在某個國家一家家慢慢開可能也不是選項。比較有可能的,應該是類似 7&I 控股在 2020 年買下美國 3,800 家便利商店這樣的大規模收購案。
除了這種收購外,還有其他可能的選項。7-Eleven 目前在全球店舖數超過 5,000 家的地區包括泰國、韓國和台灣。與當地的巨型零售企業合作,也是潛在可開發選項。畢竟未來的戰場在海外,這些國外的大型零售企業,都將成為日本未來重要的合作夥伴。
消費流通的整併和收購,不再只是隔岸觀火。在企業紛紛跨國經營的情況下,商業行為已經有機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形態,消費流通的國界也將愈來愈模糊,新的服務將更快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