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500 億「儲存金」將成雙面刃?星巴克前 CEO 的短命,凸顯了一大管理問題

商社男
2024-10-02
商社男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前任 CEO 拉克斯曼 · 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從 2023 年 3 月上任到離職,僅僅只有 17 個月。納拉辛漢所承受的壓力,讓我想到一位日本企業大老所言,對一件事的問題評論容易,但要找到解決之道卻很難。

事實上,納拉辛漢也並非等閒之輩。他在麥肯錫的 19 年和百事可樂的 7 年資歷,證明了他的商業執行能力,在全球勞動市場上具有相當高水準。

延伸閱讀:公開信曝光|星巴克新 CEO 上任,先承認犯4大錯!如何挽救像菜市場的咖啡館?

僅僅上任 17 個月!星巴克危機換帥,背後問題可能比想得更複雜

納拉辛漢加入星巴克後,並未立即接任 CEO,而是與創辦人舒茲(Schultz)及管理團隊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品牌、文化和重塑計劃。這表明許多人(包括舒茲在內),都有機會評估他是否適合擔任 CEO。最終,納拉辛漢在 2023 年 4 月正式上任。

納拉辛漢顯然意識到了星巴克的問題。早在 2023 年 5 月,他就提出要聚焦產品、提升速度,並重新檢視「飲料為主,食品為輔」的策略。星巴克在 2023 年初申請了多功能咖啡機專利,也顯示出公司在商業思維上還是有一定的敏銳度。

然而他仍然下台了,這暗示星巴克面臨的問題可能超越了商業營運範疇,涉及更複雜的因素。

延伸閱讀:星巴克獲利不佳、股價大跌!打不贏「瑞幸」,咖啡太貴是主因?

太過客製化成為問題,但星巴克可能回不去了⋯⋯背後牽涉 500 億儲值金

星巴克最常被提到的營運問題之一,就是飲料太過客製化,導致顧客等待時間增加,也讓店員工作流程變得複雜。不過客製化帶來的差異化體驗和儲值機制,仍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讓星巴克難以輕易割捨。

尤其在疫情期間,客製化與非接觸式點餐的結合堪稱完美。顧客透過手機 App,享受多樣化的客製選項,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口味,這不僅提升了顧客體驗,也加深了他們對星巴克的忠誠度。疫情下的無接觸支付需求,更讓儲值成為顧客的首選,自動加值功能和卡內餘額更進一步鞏固了這種消費習慣。

從數據來看,客製化對星巴克的影響更是驚人。2022 年 8 月,星巴克財報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顧客透過非櫃檯方式點餐,手機 App 等非接觸式點餐方式使用率極高。而北美地區,約有 60% 的飲料銷售是客製化的,顯示客製化已經成為顧客難以割捨的習慣。

這些客製化消費所帶來的儲值金額更是可觀。2023 年財報中,「儲值卡負債及當期遞延收益」科目高達 17 億美元,相當於超過 500 億台幣。這代表顧客預先支付了巨額款項,未來將持續在星巴克消費。若貿然減少客製化,勢必對這筆金額產生影響。因此,星巴克的 CEO 們才會如此謹慎地處理客製化議題,希望在不影響顧客體驗和營收的前提下,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對比加拿大國民咖啡 Tim Hortons:星巴克換帥,可能也跟市場降溫有關

納拉辛漢下台的一個可能原因,或許與美國星巴克在 2024 年第一、二季的成長率減緩有關。雖然同期美國市場也有其他咖啡點心品牌成長,但我們可以參考另一個北美常見的咖啡烘焙品牌 Tim Hortons 的表現。

Tim Hortons 普遍被認為是「加拿大國民咖啡」,2024 年第一季營業額成長率為 8.1%,2023 年同期成長率高達 14.7%,成長率減少超過三分之一,2024 年第二季同期成長率更減少超過一半。

從 Tim Hortons 表現也出現衰退來看,外部市場環境可能出現了消費冷卻的情況。因此除了營運問題外,市場可能的衰退或轉移,也是下一位 CEO 需要面對的挑戰。

綜合上述情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假設:

即使經理人具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改革洞察力,但面對外部消費環境的冷卻訊號,要對主力獲利來源進行變革仍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新任 CEO 不僅需要超越前任的能力,還需應對美國等經濟環境的挑戰,並減輕儲值卡在客製化訂單上的壓力。

星巴克.jpeg
星巴克的客製化飲品,雖然可能導致顧客等待時間增加,也讓店員工作流程變得複雜,但它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台灣星巴克

少了第三空間當獨特賣點的星巴克怎麼活?借鏡咖樂迪的「咖啡+雜貨周邊」策略

那麼,有哪些大方向上的解決方案呢?納拉辛漢曾提出重新檢視「飲料為主,食品為輔」的策略,這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如今,許多新興咖啡店也開始主打第三空間,這已經不再是星巴克的獨特賣點。既然美國星巴克擁有強大的儲值卡系統,或許可以考慮擴大食品雜貨的銷售。

日本咖樂迪咖啡(Kaldi)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他們將咖啡與周邊產品結合,創造了獨特的商業模式。憑藉星巴克的品牌影響力和眾多店舖,應該有能力在這個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星巴克在產品開發上的規模優勢,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

當然,成功不可能一步到位。嘗試各種改善方法和試錯,都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如果只關注過去的錯誤,將無法解決問題。我們應該站在不同的出發點,尋找過去各項具有正面動能的政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延續和改革。相信只要每天不斷努力,星巴克一定會變得更好。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