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KREUS via shutterstock

總是忙到懷疑人生?專家:學會 3D 原則,把力氣花在對的事情上

洪彣欣
2024-11-05
洪彣欣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筆者時常在各大企業透過管理能力評鑑(MAP,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指導經理人進行自我探索,從輔導經驗中發現,台灣的經理人在「時間管理與排序」能力不如預期,落在全球排行的 39%,遠低於全球經理人,這背後隱含許多的管理問題及許多經理人尚未察覺的盲點。

誤區1:忽視「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在企業輔導過程,曾有一位陸資企業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公司營業額高達數十億新台幣。他自認可以一心多用且凡事親力親為,認為這些都是公司成功的關鍵,然而,他從評鑑結果卻發現自己時間管理能力不如預期,感到非常詫異。

深入了解後發現,雖然這位董事長行程排滿檔,卻沒有投注足夠的時間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例如:投資人才和培養接班人,導致他年近 70 還不能退休,公司面臨永續經營的危機。

延伸閱讀:愈管理時間,愈覺得不夠用!這 6 種「時間陷阱」,你中了嗎?

誤區2:將時間外包給秘書打理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外商高階主管,看到測評報告當下也是既錯愕又難以接受。進一步訪談得知,他將所有重要行程、會議出席,行事曆全盤交由秘書打理安排,因此,時間管理好的人,徹頭徹尾都是能幹的秘書。我建議這位主管不應完全依賴秘書,應留出時間做重要的決策與布局未來,最多只能委託秘書安排行程。

不少經理人認為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不錯,實際上只是依賴了擅長時間管理的秘書,或是奉行「創辦人模式」,總是親力親為,授權太少,忽略要將時間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例如:訂策略、架組織、布人事、建制度等。以免最後看似日理萬機,實際上卻未能妥善排定優先順序。

根據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時間管理矩陣」理論,正確的時間管理應讓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品質,並創造更好的共贏未來。以下是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緊急又重要

首先,每天工作排序,應該要處理緊急又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類事情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後果。舉例來說,包含公司的公關危機、客戶危機、員工安全或產品品質問題、中高階主管在重要會議中的報告等。一般來說,只要事先做好規劃,第一象限都可以處理妥當。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接下來,應該處理的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例如:個人學習、團隊培養,經營策略規劃,也包含前述所說的訂策略、架組織、布人事、建制度等。就人生規劃而言,更可納入經營關係、人才、健康、理財等事項。在這個象限裡的事,才是每個人一生中應該全心投入最多時間的部分,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執行,以免它落入第一象限,變成既緊急又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

再來是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例如:處理客訴、幫部屬善後等,這種急迫的事情一定要處理,但是花愈少時間愈好,必要時不應該自己來,應該將這些工作責任回歸到部屬身上。

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

最後,有時間才做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或工作流程有,但不一定需要做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與工作目標無關,可以留到有空時再做,甚至直接忽略不做,像是許多上班族沉迷團購、八卦、逛街等。

延伸閱讀:CEO 把時間分給誰,決定了公司的未來!給執行長的「時間分配基準表」

3D 原則: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時間管理的重要原則是「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建議可以運用簡單的 3D 策略:刪除(Delete)、委派(Delegate)和執行(Do)來管理時間:直接刪除不重要的事情,將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委派出去,並將大部分時間專注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

最後,不要忽略了投資時間在健康、關係、人才、理財這些基礎上。健康是所有數字前面的那個 1,而關係、人才、理財是接續在 1 後面的 0,若沒有了健康,後面的努力都是 0;有了健康,後面的所有努力都是一個又一個 0,不斷累加上去。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