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了,聊聊過去一年我對 OKR 市場的體悟!
今年 OKR 市場的管顧機構提案數及網路聲量均下滑。但成長型中小企業對 OKR 的需求與關注持續升溫。是否有企業停止 OKR 的推動?有!具體情況是他們回到了 KPI 模式,但還是認為公司是用 OKR。也有不少企業採行 OKR+KPI 並用,我認為是處於停看聽的評估階段。
例如,某家快速成長的中型企業在今年導入了 OKR,但在實施過程中,他們發現,OKR 的挑戰度過高,造成團隊在執行時出現了合作上的問題。因此,該企業決定將 OKR 和 KPI 結合使用,並且根據 OKR 設定的目標來調整 KPI 考核方式。這樣的做法使他們在短期內保持了績效穩定,但長期效果仍待觀察。
市場如流水,相較市場的波動,我更關心企業導入 OKR,是否用對了方法?達到預期結果?
擔任 OKR 顧問超過 2000 個日子,我對市場傳達大部分的 OKR 內容,經常提出不同意見。最大的分歧點是:市場關注 OKR 目標的 O 如何訂?KR 如何訂?和 KPI 的差異是什麼?而我在 Intel 經歷的 OKR 是組織發展策略,是為了提升組織績效而生,而目標設定只是策略的一部分。
Intel 的 OKR 經驗
在 Intel,我所經歷的 OKR 並不是單純的目標設定工具,而是一個組織運營與人才發展的策略。在亞太區與中國區的執行中,我們將 OKR 與公司文化、員工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並且讓每個部門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調整實施方式。這樣的靈活性和調整,讓 OKR 不僅成為績效管理的一部分,還成為了組織發展和團隊合作的關鍵。
然而,為什麼許多企業導入 OKR,最終又回到 KPI?為何不少人資派的講師,談 OKR 是從績效考核的角度切入?為什麼又有不少企業,接受 KPI+OKR 並用的方式?為此,我特別訪談了幾位參加過我顧問諮詢的 HR 朋友 A,分享其中一段對談內容:
我問:「我的內容和其他老師比較,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A 說:「我這兩年搜尋 OKR 講師的資料,參加過好幾場課程。我聽你的內容發現有這些不同:
- 你提到 OKR 是調整團隊體質和人才識別發展的工具,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其他老師是從績效考核角度,以及 OKR 與 KPI 的差異切入。
- 你不提倡 OKR 與 KPI 並用。
- 你有方法論,其他老師談的是比較基礎型的,偏重目標設定,談策略、目標、任務的連結契合,談 O 怎麼訂,KR 怎麼訂。」
A 認為,如果組織運作本來就順暢,提高目標品質,是可以提高績效的。但實務上的難題是:現在哪個組織運作是沒問題的?更何況 OKR 要求目標的挑戰度,這種目標在執行時,需要緊密的團隊合作,更放大了組織運作上的缺點。
我又問:「那有趣了,依你的觀察,為何很多企業和講師只關注 OKR 目標的設定?」
A 答:「這分兩個層面:第一、組織運作的優化,涉及範圍廣,花的資源也多,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先撇開這件事;第二、許多講 OKR 的老師是以績效考核為核心,導致企業誤以為實施 OKR 是讓績效考核比較好落地。」
HR 如何看待 OKR 與績效管理?
我訪談過一家跨國公司的 HR 負責人,他提到,OKR 的引入讓員工更加了解公司目標的重要性,並且能夠在日常工作中自我激勵。然而,實際上,這家公司在 OKR 實施初期,也面臨了績效考核無法完全匹配 OKR 挑戰性目標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 OKR 和 KPI 並行,並且設計了專門的系統來追蹤和評估這些指標。
HR 這麼做的理由是,OKR 可以解決 KPI 績效考核中,一些不夠明確的內容。像是可以讓員工認可目標的價值與重要性,發揮主動積極性。所以他們將承諾型的 OKR 目標,放到績效考核裡,彌補之前 KPI 考核的不足。
我不是人資培訓背景出身的,與 HR 朋友訪談下來,終於知道為何那麼多企業導入 OKR,最終卻回到 KPI 了!我歸納出兩個重點:
- 調整組織運作是大工程,即使是必須的,仍未被多數企業視為首要任務。
- 將 OKR+KPI 並用,是因為把 OKR 當作優化績效考核的工具。
OKR 與企業發展的未來:從目標工具到組織策略
然而,OKR 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績效工具,而是一種組織發展的策略。OKR 的成功,不僅在於如何設置目標,而在於如何透過 OKR 來優化整個組織的運作。企業是否能正確理解 OKR 的精髓,並在實際操作中找到最合適的路徑,將直接決定它們在未來的競爭力。
展望 2025 年,你公司的 OKR 何去何從?路線不同,結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