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設定目標的本事,決定你的職涯高度!何謂「有影響力」的目標?

王怡淳
2024-11-21
王怡淳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從目標內容,可看出主管和員工有沒有想法、有沒有擔當和企圖心,但我們要如何在目標內容中展現這些特質?

沒有數據可追蹤的時候,該怎麼衡量結果?

一般設定目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SMART 原則」,該原則的其中一項便是「結果能被衡量」,但這一項也經常困住非業務導向、沒有具體數字成果可追蹤的部門員工。

我們不妨這麼思考:這目標的受眾(利益關係人)是誰?他們在乎什麼?

延伸閱讀:員工設定好 OKR 目標後,下一步呢?組織沒跟著調整,就只是白忙一場

例如,產品部門的目標是研發新產品、新功能,而使用者關心的是:何時可以用到?有什麼新功能?所以要衡量的結果應該是上市時間和有幾項新功能。又例如,技術部門原訂的目標是「報修時間從 3 小時減至 1 小時」,而客戶在意的是:何時來修?要修幾次?能修好嗎?所以比起減少報修時間,客戶滿意度是否提升才是要衡量的結果。

但嚴格來說,SMART 原則只是目標「軀殼」,我們還需要重視目標的「靈魂」,亦即「目標完成的影響」。因為說不出影響力的目標,都是在浪費公司資源。簡單說,就是要衡量的結果會帶來什麼影響?這必須拉高視角來分析。

試想你和大老闆開會時,他會更在意流程細節、如何分析解決問題,還是帶來多少營收、減少多少成本?所以工作者(包括專業經理人)能否在職涯上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在於能否說出目標達成後,對於公司營收和淨利的影響!

同意這點後,問題來了:提不出數字!

這裡談的數字是「估算」,基礎來自於公司系統裡的過去資料,或是同業市場的 benchmark(基準),它是個參考數字。別擔心,有管理 sense、講理的老闆,不會要你負責兌現數字,因為這不是單一部門或你個人能決定的。

延伸閱讀:KPI 是什麼?跟 OKR 差在哪?範例與圖解:兩大績效管理制度優缺點

所以應該要怎麼寫目標呢?我們舉個例子說明:

假設技術部門的目標是「減少報修次數與時間,增加客戶滿意度」。我們要能估算:客戶滿意度增加多少?增加1%的滿意度,能留住多少客戶?而一個客戶對營收的平均貢獻是多少?

而減少報修次數與時間,勢必會增加公司人事成本,那公司得多花成本完成這個目標?相對地,能對營收和淨利貢獻多少?這是老闆關切的。

重點整理:

要培養團隊能說出目標完成的影響,需要以下條件:
1. 目標制定者從大老闆的角度看事情
2. 目標制定者有搜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 目標制定者要能說出目標沒做之前,營收、淨利多少?做了,預估又是多少?(沒數據、資料庫,那就從現在建立。推估數字雖然要靠數據分析,但確實也講求對市場、產業的想像和推理力!)

繼續閱讀 目標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