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去日本,恰巧在飯店附近看到掛著「まいばすけっと」(My Basket)招牌的商店。外觀並不起眼,起初還以為是業務用的小型食品批發商。 實際走進發現,這是一家店鋪面積與超商相仿的小型超市,裡面販售的麵包、便當、熟食配菜及生鮮蔬果等,商品分類的比例與便利商店截然不同。
後來才知道,在日本小型零售業普遍停滯甚至店鋪數下滑的背景下,My Basket 正以飛快的速度在首都圈擴張。
まいばすけっと堪稱「日版美廉社」!遍布都會圈,總店數破 1100 家
My Basket 隸屬於日本零售巨頭永旺(AEON)集團。截至 2024 年 2 月的財年,永旺營業額達到 9 兆日圓,旗下擁有 17,887 家店鋪,是日本零售界的巨人。
My Basket 的歷史則能追溯至 2005 年 12 月,當時在橫濱開設了第一家實驗店,鎖定都市區域,觀察到高齡化社會及大型店鋪法規限制下似乎存在市場空缺,於是嘗試「都市型小型食品超市」的初步構想,探索在超商與大型超市間的生存之道。
2011 年 9 月,まいばすけっと株式會社正式成立,專注發展這個模式。此後 My Basket 加速展店,2014 年突破 500 家店,2016 年完成覆蓋全東京 23 區,2021 年更將版圖擴展至千葉與埼玉縣,並在 2022 年 1 月達成了 1000 家店的里程碑。
截至 2024 年,My Basket 總店舖數已超過 1100 家,主要集中在首都圈(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及北海道的札幌市區。
迷你超市 My Basket 憑什麼成功?拆解背後 3 大關鍵策略
My Basket 能在都會區迅速崛起並非偶然,背後反映了他能順應社會變遷、善用集團資源及採取差異化設計的特性。從這些特性能歸納出 My Basket 3 個清晰的定位策略:**解決「購物難民」問題、強化自有品牌(PB)戰略,以及獨特的生鮮商品策略。
1. 超越超商!獨特的生鮮組合成功搶市,不必跑到中大型超市
My Basket 透過巧妙的生鮮商品組合,為日本都會顧客提供了在小型店鋪購物的新選擇。
便利商店雖然店鋪小,能開在都會區的許多地點,但商品結構大部分都類似,且氣氛上以包裝食品為主。而 My Basket 雖然店鋪面積與超商相仿,但提供了遠比超商豐富的生鮮三品(蔬果、肉、魚)及家常菜(惣菜),滿足了消費者對小型超市的期待。
相較於大型超市動輒十幾種的生鮮品項,My Basket 可能只精選數種基本款,但在有限空間內確保了日常烹飪所需的核心品類;搭配永旺的供應鏈優勢,許多生鮮商品在集團相關的中央處理中心完成初步加工與包裝後配送至店鋪,大幅減少了店內後場作業空間與人力需求,讓小店也能高效運營生鮮品項。
此外,進到 My Basket 也能看到空間占比較大的冷凍食品展示櫃,包含冷凍蔬菜(部分提供有機選項)、肉品與水產。不僅能克服生鮮效期與價格波動問題,也擴充了商品選擇,滿足了現代人對方便、可長期保存食材的需求。
這種「便利商店的距離、小型超市的品項、搭配部分冷凍生鮮補充」的策略,精準切入了消費者希望在家附近就能完成日常採買,又不必走遠到大型超市的需求缺口。
2. 成為「購物難民」的綠洲!步行或騎車就能到,長者也能輕鬆採購
My Basket 的另一個成功關鍵,在於有效緩解都市中的「購物難民」問題。購物難民指的是因年齡增長、健康因素、駕照繳回且難以使用汽車,居住地點距離店鋪 500 公尺以上,難以自行前往商店購買日常所需(尤其是生鮮食品)的族群。
過去,外界普遍認為購物難民是偏鄉地區的問題,但 2020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日本 3 大都會圈與地方區域購物難民的人數分別為 414 萬與 490 萬人。
也就是說,有 45.8% 的購物難民是居住在 3 大都會圈內。因為超市通常需要較大的腹地與停車場,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住家旁邊不一定能輕易找到超市,因此對於購物難民,特別是長者而言,要前往購物並不方便。
相較之下,My Basket 採取高密度展店策略,深入住宅區巷弄,多開設於半徑 300-500 公尺的商圈內。許多店鋪利用超商或小型商店退出的空間開設,可供開店的物件選擇也比大型超市更有彈性,從而實現了步行或騎自行車即可抵達的便利性。
農林水産政策研究所的資料也指出,雖然都會區的購物難民為數眾多,但東京都的購物難民人數近年正在減少,或許迷你超市的增加也是因素之一。
3. 母公司永旺的自有品牌優勢!打造難被取代的的價格彈性、產品組合
My Basket 積極導入並活用永旺的自有品牌 Topvalu(トップバリュ),這也是他能提供比超商更價格競爭力商品的關鍵。
Topvalu 系列涵蓋約 7,500~8,000 個品項,不止在價格上琢磨,還極度重視更新產品來保持顧客的興趣與支持,每年汰換大量品項。以 2024 年來說,更新了 2,500 個品項,2025 年也計劃維持這個步調。
My Basket 也透過 Topvalu 的不同產品系列來實現彈性的價格策略,旗下有主打極致低價、鎖定價格敏感客群的 Best Price 系列;有注重健康、安全、環境友善(如有機)標準的 Green Eye 系列;還有確保品質與價格均衡的標準系列。物價上漲時,My Basket 能強化 Best Price 系列來吸引精打細算的顧客,同時利用 Green Eye 或針對特定族群開發的特色商品,滿足多元需求並塑造店鋪的獨特性,也能調整品牌的價值感。
此外,My Basket 也正逐步提高 Topvalu 商品的銷售占比。在一些實驗性質的店鋪中,Topvalu 的品項數甚至可占全店總 SKU 約 3300 項的近 5 成。有永旺這樣大規模集團的自有品牌體系作後盾,獨立超商或小型超市是很難複製的,也因此構成了 My Basket 獨特的產品售價護城河。
4. 高齡化時代下,補足銀髮族沒跟上網購步調、重視方便的採購需求
最後,My Basket 的快速成長也與高齡化社會密切相關。
雖然網購日益方便,但日本的生鮮網購市場仍在起步階段,且高齡者普遍對網路操作不熟悉。目前超商無法提供足夠多樣的生鮮食品,對於體力日漸衰退的銀髮族來說,前往較遠的大型超市也成為負擔。開在住家附近的 My Basket 正好就填補了缺口。
隨著顧客需求日益多元,既有的模式勢必會面臨新興服務的挑戰與市場分割。利用集團的龐大資源,緊隨市場變動的腳步,組合出創新的服務模式與成長動能,或許正是未來零售業的新方向。
(本文授權刊登、編輯自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