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讀者可能不明白,雖然時間很重要,但為什麼要這麼計較閱讀時間?理由在於為了能大量閱讀。有了速效的讀書方法,你就能閱讀更多的書,體驗更多不同的世界。
每次閱讀都要分配好時間,假設讀一本兩百頁的商業書要花一百分鐘。那麼第一次先花 10 分鐘,第二次花 50 分鐘,第三次花 40 分鐘。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的辦公室,占了2面牆的是3座大書櫃,分為經典管理書、工具書、休閒書,辦公桌上還擺了2張「借閱單」,開放給員工借書。不僅如此,黃冠華家裡的書櫃,是公司的2倍大。不過,比起看書的「量」,他更重視書與自己生命經驗的對照。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推薦、深受啟發的書籍,揭示他一路走來,對於企業經營、管理帶人、社會公益等各面向的初心。
科技在未來充滿什麼樣的可能性?比爾蓋茲本週揭露他的假期書單,用展望科技的發展做主軸,向讀者推薦5本好書。
唐心慧身為電通行銷傳播集團執行長,管理集團底下十幾家公司、超過1000位夥伴,多半在休假進行深度閱讀。他最推薦的書是哪些?
如何選書,才能接觸高價值資訊呢?為了提升「效果」,我們應該閱讀哪些書籍?《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裡提到,你最該閱讀的4種書籍。
名連鎖高級超市「成城石井」。成城石井既然是零售業,第一瓶當然是「品項」。因此我在讀《成城石井的創業》的時候,把以下這段核心理念畫了線。
「書裡的知識永遠不會褪流行。」何飛鵬說,平台爭奪眼球,多是爭表面的眼球,而書存在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結構性的知識,而且是負責任的。
盛治仁是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曾在台北市政府、行政院文建會任職,2012年轉身投入飯店業。他的書單反映的是一顆務實的腦袋,更多的是對文化教育的關懷。
博客來公布2021年上半年暢銷商管書:原子習慣、致富心態、投資最重要的事、富爸爸窮爸爸……,你都讀過了嗎?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認為,閱讀是最快省思自己的方式 他習慣在睡前看書,床邊固定放了3~4本書,同時翻閱,平均每個月讀5本書。
台灣再次受到疫情紛擾的此刻,比爾蓋茲分享了今年度的夏季書單,無法隨意外出的這個夏天,不妨讓一本好書陪你消暑。
唐鳳的閱讀速度非常快,閱讀題材開放不設限,唐鳳曾提到自己的「睡眠學習法」,睡前看過的書,不一行行念,一覺醒來在腦裡已建立起抽象結構,是怎麼辦到的?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及礁溪老爺酒店總經理沈方正認為,書是最簡單也最便宜的娛樂,每周至少會讀3~4本書,甚至,爬山時還會背一本書上山。
並非誰都能成為像比爾蓋茲、貝佐斯以及佐克伯這樣的「超級富豪」,但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汲取這些大佬們的智慧,以及學習他們的管理、處事風格。
你的工作、你的消費,都和金錢脫不了關係。但財務知識不只是提高收入、審慎花費,還關乎你如何看待金錢,才能做好每次財務決策。本次專題精選6本重要著作,幫助你全面提升財務素養。
吳億盼從台大資訊管理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威盛電子,一做就是 20 年。2011 年升任嵌入式事業部總經理。喜愛閱讀的她,一年讀超過百本書。
萬維鋼以「強力研讀筆記法」來面對一本書,不僅是對一本好書的敬意,更能強化記憶和理解,充分活用書中知識。
過年連假想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可以從2020年不能錯過的6本書中選一本。它們包含自傳、工作方法和自我成長,幫助你在新的一年活得更充實、有紀律。
台北市電腦工會理事長彭双浪閒暇不追劇,談到推薦書單,他第一個最推薦的是跟工作分不開的好書:《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
朱敬一在 WTO 時,因為一本以色列文學家的作品,才有機會和無邦交的以色列大使吃飯、對談。不為特定目的地廣泛閱讀,才不會因為目地達到而中止讀書。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以「花生殼世代」比喻現代人,缺乏真實互動、誤信社群媒體展現的「虛假自我」,他推薦花生殼世代閱讀《僧人心態》一書,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
當代各界推廣閱讀不遺餘力,但卻低估了個人「寫作」的重要性。歐陽立中相信,下個十年,個人品牌崛起,寫作將成為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