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一群身兼教學重任、也在「領導力」、「提高生產力」等領域著作等身的教授們,透露了 6 個能讓領導者更上一層樓的祕訣和特質。
台灣現在還買得到口罩,靠的是一群默默付出的英雄!「口罩國家隊」40天內達成92條產線,現場總指揮、台灣瀧澤總經理戴雲錦,怎麼辦到的?
富比世(Forbes)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反應即時的幾個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國家領導者都是女性。
自己當年剛加入公司時,主管交辦的每一件事就是神聖指令,只能全力以赴,沒想到當上主管後,部屬總是隨隨便便的完全沒有當一回事,難道是時代真的變了嗎?
未來的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樣子?上再多的領導力培訓課程,不如親自聽聽全球頂級 CEO 的經驗談。
一位好的主管,不只靠頭銜來帶人,更會用一種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
在人們擅長的領域,要求他們有更好的表現,這無可厚非,但若要人們在不擅長的領域表現更好,則是不人道的要求了。
目前台灣職場的主力是由 X 及 Y 世代組成,經理人必須了解員工成長的社會經濟背景差異,以及可能具備的特質和需求,才能成功管理人才。
人們具有潛力,所以我們看潛力決定某人值不值得升遷,結果卻發現高潛力人才一被升遷,反而表現一落千丈。這是怎麼回事?
如何才能讓自己在團隊中有足夠的曝光度,使影響力和話語權大過你的「頭銜」?你必須明白並做到以下 3 點:
現在的大環境充滿了棘手的挑戰,對創新有無止境的需求,領導方式需要做哪些改變,才能獲得成功?脆弱的力量作者新作品《召喚勇氣》有答案。
身為一名主管,應該剛柔並濟,絕不能放棄做決定的權力,避免讓自己的員工錯過及時改進與成長的機會。
剛做主管的我,因為太聚焦數字和目標,缺乏同理心、輕忽下屬的感受而硬生生被貼上長久的標籤,但其實眼中的小事,可能是部屬心中的大事。
新官上任一定會很急,但切記,身為管理者是要為大家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協助大家完成一個更遠大的目標,而不是來增加他們的負擔,或是檢討他們的績效。
亞馬遜的 14 條領導準則,讓貝佐斯的想像及願景可以被落實,65萬名員工都往同一個方向前進,堅持了25年,才打造出全球最大電商平台。
這就是我觀察同事、培養幹部的方法,透過「看法、想法及提出方法」這 3 個步驟,以了解工作者的思維邏輯、人生態度、工作企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跟上司處不好的同事,一定不是好人才嗎?從二戰名將馬歇爾的小故事,告訴我們,用人專注在長處,反而能讓組織獲得最大成功。
當面臨經營的挑戰時,「做對事,找對人,撐得久」,是我們逆轉勝的三段思考。
《徹底坦率》作者認為,不告訴部屬表現好壞,絕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個稱職的主管!管理者對員工做出最好的事情,就是誠實告訴員工,他們的表現如何。
黃麗燕在新書《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提到,帶著問題來動腦,還是帶著想法來訂定決策,決定了你的層級──是專業經理人?還是只是掛著高階名號的經理人?
Google 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卸下Alphabet 執行長和總裁職務:
「抱歉,我沒有名片!」這句話在很多社交場合裡常聽到,看著對方尷尬的表情,明明是在大公司上班,看起來也很體面風光,怎麼沒名片呢?
為何有能力的天才工作者,會成為災難主管?放棄三個優秀人才後,我學到的教訓。
「每個有能力的員工,最後都會升遷到他們能力無法勝任的職務」,員工因為做得好而被拔擢,最後反而成為組織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