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英文是愛世界的同一個過程!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是一所兩年制英語學院,以「英語島學程」獨有的一對一教學和與國際商業趨勢同步的團體討論課程,幫助企業人士善用英語整合能力,達成個人和企業國際化的目標,為高科技與國際跨國公司仰賴的商務英語學習機構。1on1 Program
Not so hot 是一個常用的口語,跟溫度無關,是指「不太好」。舉例 3 種情境,外加 hot 的 5 種道地用法。
原來「How do you take your coffee?」 不是問你要怎樣「拿」你的咖啡,而是問你:「要不要加糖、加奶精?」
If you say that you have no time for a person or thing, you mean you do not like them or approve of them. 如果你說對某人或某件事「have no time」,就是指你不喜歡這個人,或者不贊同這件事。
Cathy 的外籍同事剛從客戶辦公室開會回來,臉色很難看,他說 I totally lost it. Cathy 馬上接著問他 lose what,有什麼不見了嗎?這句話意思其實是說 「我瘋了、我抓狂了」。
一個句子少於 10 個字,讀懂率是 98%;一個句子少於 20 個字,讀懂率是 75%;一個句子多於 20 個字,讀懂率是 4%,讀者必須一讀再讀。寫一封簡潔的 email,原則就是 「一個句子一個概念」。
開會準備報告要用 prepare a report 還是 prepare for a report?「合約書上寫什麼?」的英文怎麼說?會議結束用 thank 作結尾,你謝對了嗎?其實,只要利用簡單的動詞,就能讓會議更順暢。
Jim 出差期間受外籍同事邀約去喝酒。點酒的時候,服務生問:「Single or double?」Jim 覺得這個 bartender 很會賣酒,一來就問客人要不要點兩杯,其實他搞錯了。
英文裡有些表達,特別容易受到中文干擾,中文裡的「客人」,有很多可能含義。買東西的是客人、邀請到家裡吃飯的也是客人。英文裡對應的字就有 customer/client/guest。來細看這幾個字的差別:
Ben 在外商銀行工作,和外籍主管開了一個很長的會議,中場休息,他脫口就說 Let's have a rest. 話才出口,所有眼光都射過來,主管的眼光格外不友善。
和客戶開會開到一半,會議室燈管突然閃了起來,Nancy 就決定要換會議室:Would you mind changing a meeting room?change 其實不是這樣用的。這麼說會讓老外以為,是要跟人「交換會議室」,或者想要「改變會議室」。
有些英文字很常見,幾乎天天用,但卻也常常錯而不自知。Introduce 就是這樣一個字。Iris 不久前去見一位外國客戶,是朋友 Matt 介紹的,於是她說:「I was introduced by your friend Matt.」Iris 覺得自己真是不專業,一開口文法就錯。
客戶邀請的聚餐,Emily 想讓外籍同事 Larry 一道去。結果 Larry 回答她:It's not really my thing. Why don't you go ahead without me?Emily 氣得火冒三丈。她以為 Larry 這句話是「這不是我的事情」。
在一次採購案中,Simon 和廠商議價來來回回好久,後來對方說:「Could you meet me halfway on this?」Simon 以為是要碰面談,halfway 應該是找兩邊都近的地方,於是回答「Where do you want to meet?」這事想來到現在都還很尷尬,原來這個 meet 不是見面談。
會議上聽到了一個好玩有趣的想法,Mike 就順口說了,It's very funny!這時提案人顯露了尷尬的表情,說:What's so funny about my idea?Mike 的意思其實是要說,「It's fun.」而不是「It's funny.」
「記得打卡」、「請病假」英文怎麼說?辦公室的日常情境,卻沒想過「這句英文怎麼說」嗎?來參考以下職場必備的英文實用句型吧。
常常會有外籍老師和我們分享教學經驗。其中一位外籍老師 David 說,他發現台灣人非常喜歡用 amazing。看到老外用筷子吃飯,amazing;發現老外會說幾句中文,amazing;聽到老外已經來台灣好幾年了,amazing…。
Ray 想拜託朋友牽線採訪某個企業家。朋友說:If you want an interview with Mr. Musk, I could probably swing it for you. 這裡的 swing 不是指搖擺,更不是高爾夫裡面的揮桿。
Mark 在外商工作,公司海外的主管來開會,主管稱讚部門的一個新同事:She has a good outlook.他覺得奇怪,品評外貌在職場上不恰當吧!原來 Outlook 不是指外表:
Mark 在外商擔任產品經理,公司新產品要上市,在推出之前,國外的老闆寫 email 給他:「Make sure you go through all the literature.」他心想覺得奇怪,新產品上市為什麼和「文學」有關?
筆者在初學中文時,滿喜歡學像是「班門弄斧」、「騎虎難下」這類的成語,然後在說話時盡量找機會用。可是,話說出口,卻看見對方愣一下、皺一下眉、歪一下頭,露出猶豫、納悶的樣子。筆者肚子裡知道一定有哪裡不對勁,就是不知道問題處在哪裡。
客戶看完提案,對你說 You've worked a lot on this. 先別急著做字面解讀,假如他的聲調下降,經常意思是「你做得還不夠好」。
Maggie 好不容易完成了計畫案,想聽聽外籍同事的意見。於是她問:How do you think of the proposal?外籍同事一聽沒意會過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 Maggie 要問的是:
放了長假回來上班,Jessica 收到老闆的 email:「I just want to check in with you…」「糟了,」Jessica 心想,老闆要來檢查我的行蹤,難道是懷疑自己工作不認真?
Maggie 和美國籍同事一起到日本出差,在餐廳用餐完畢要結帳,同事問他:「Can I charge this?」她一下愣住,還以為同事的手機要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