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工作多年的人,心裡大概都曾浮現過這些問題:「我現在做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還有別的可能嗎?」、「我會一直這樣做下去嗎?」這些念頭,曾經在我心裡悄悄繞過幾次,卻總是因為忙碌或習慣而擱著。
直到最近,我透過了《打造職涯優勢地圖》裡的 Ikigai 練習模板,重新靜下來思考:如果把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攤開來看,會是什麼模樣?我現在的工作輪廓,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延伸閱讀:覺得工作好累好厭世?4 個提問釐清職涯方向,幫你重新出發
Ikigai 不是解答,而是一種誠實看見自己的方式
Ikigai 是日文,意思是「活著的理由」。它不是職涯測驗,也不是心理分析,而是一套提問框架,用來找出一個人內在的動能與價值所在。這 4 個問題展開的,不是人生規劃,而是一份工作地圖的輪廓:
- 你熱愛什麼?
- 你擅長什麼?
- 世界需要什麼?
- 別人願意付錢給你做什麼?
這些問題組成 4 個圈,交集的地方,就是你工作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共振點:一種做得來、做得好,也做得安心的狀態。
我用 Ikigai,整理出這些年工作的輪廓與價值
我的職涯是從雜誌編輯起步的,後來也做過報社與書籍出版的內容企劃,一轉眼也過了 20 年。這段時間看似穩定,其實也曾懷疑過:「我做的這些工作,有什麼是我特別擅長的?又有什麼,是我真的想一直做下去的?」
這次,我決定誠實地打開 Ikigai 模板,把答案一一寫出來:
我熱愛的事:
- 設計有主題的內容
- 將複雜觀點轉化為易懂文字
我擅長的事:
- 梳理資訊、統整架構
- 為不同對象轉譯訊息
世界需要的事:
- 更容易吸收的知識內容
- 幫助讀者釐清選擇、看清方向
別人願意付費的事:
- 專業內容的整合與應用
- 品牌溝通、出版與教學設計
這樣寫下來,我並沒有立刻得到結論,但開始看見:原來這些能力的交集,就是我一直在累積的價值。
當我卡住時,AI 分析師像一位溫柔的對話陪練者
《打造職涯優勢地圖》搭配了一個 AI 分析師,不只支援 Ikigai 練習,也能幫助釐清許多職涯上的模糊處。我也嘗試輸入了幾個心裡的疑問:
「我不確定自己擅長什麼,有點卡住。」
「Ikigai 的交集區,想不出來。」
「如果我想轉換跑道,有什麼可能性?」
AI 的回覆不直接給答案,而是引導我一步步回看經驗:
- 有哪些事讓你進入心流?
- 哪些事別人總說你做得特別好?
- 你覺得什麼事「做了不累,反而越做越有力氣」?
這些問題,反而讓我開始慢慢把思緒釐清,也看見了自己過去做事的方式,原來有一些默默累積的優勢。
寫完所有圈圈後,我在交集處寫下這句話:
「內容行銷與知識設計工作者:能整合觀點與結構,幫助品牌說出價值,也幫助讀者看見方向的人。」
這不是某個職稱,而是我對自己的重新定義,我不是只有編輯經驗,而是具備將內容、思考與溝通連結起來的能力。這份理解,不是要我重新成為誰,而是提醒我:過去走過的路,其實早已拼出了我能貢獻的樣子。
如果你也在問:我還能做什麼?也許可以從這裡開始
這段練習的過程,讓我發現,比起急著做決定,有時候更重要的是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釐清。當你願意為自己留下一塊空白紙,也許就能畫出那張只屬於你的職涯地圖。
延伸閱讀:還在懷疑自己沒優點?那些讓你抓狂、抗拒的事,可能正是你的天賦
這份 Ikigai 練習,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讓你慢慢釐清:你在乎什麼、擅長什麼、真正想往哪裡去。搭配 AI 分析師的對話過程,也讓整個自我探索變得溫和不急躁。就像有個不帶評論的朋友,陪你一起理清思緒,看見那些曾經被忽略的能力與價值。
如果你也曾對工作方向感到迷惘,不妨從一張圖開始。像我一樣,用這份模板把經驗寫下來、把問題說出來,也許答案就藏在你早就擁有的那些經歷裡。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羅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