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Enrique Vidal Flores on Unsplash

Switch 解析度比手機差,卻賣到缺貨!任天堂如何用「舊科技」征服玩家的心?

2020-11-02 ifanr 周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知乎平台有名為「歷史有哪兩件事聽起來不在同年代,實際上卻同時發生」的問題,最多讚的回答是:1889 年光緒親政,同年任天堂成立。

這聽起來就像跌宕起伏故事的標準開頭,也難怪獲得如此多讚。事實也確實如此,任天堂這家百年企業經歷實在太多,看股價變化圖就知道了,高峰與低谷交錯出現。

任天堂舊技術01
愛范兒

更傳奇的是,任天堂幾次登頂、股價翻升,並非是多先進的技術,像 Game&Watch、Game Boy、Switch 等都是任天堂由舊技術翻新的案例。但如今這樣崇拜「新技術」的網路時代,看起來是多不可思議的事。

用「舊技術」創新

現在談到任天堂,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 Switch,《健身環大冒險》、《動物森友會》等遊戲在疫情期間爆賣,讓不少非遊戲圈人也知道 Switch,健身環甚至成為年度「理財產品」之一。

延伸閱讀:任天堂獲利大增 200%!Switch 全球狂銷破 5000 萬台,背後卻有一個隱憂

但這款暢銷遊戲機也有玩家詬病的地方,都 2020 年了,Switch 螢幕解析度還只有 720P,接電視也只支援 1080P,在這個手機基本都有 1080P、電視 4K 為標準的時代,未免有些落後。

如果你是任天堂老用戶或熟悉任天堂歷史,就會見怪不怪了。使用「舊技術」一直都是任天堂的傳統,甚至是企業文化。

任天堂前開發第一部部長橫井軍平曾說:利用發展成熟,甚至接近淘汰的技術水平思考,應用到完全不同的領域,反而容易製造出暢銷商品。這套稱為「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理念,任天堂每代暢銷產品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任天堂舊技術02
任天堂前開發第一部部長橫井軍平。
愛范兒

時間撥回 1980 年代。當時任天堂發表旗下首款遊戲掌機 Game&Watch,螢幕還是固定背景的液晶螢幕,這也造成一台遊戲機只能玩一款遊戲。

就算以那時技術發展進度,也算舊技術之一,但任天堂卻憑著 Game&Watch 成功開啟局面。全球銷量超過 4,300 萬台,是世界銷量最高的掌機之一。

任天堂舊技術03
Game&Watch 有多款式,單螢幕版和雙螢幕版都有。
愛范兒

任天堂 Game&Watch 還有一個大創新──十字按鍵。那時掌機市場為新興市場,許多內容還是從街機學習,遊戲互動大多使用搖桿,唯獨任天堂為了提升掌機便攜性、方便用戶操作,引入十字按鍵。

儘管十字按鍵操控沒有搖桿靈活,但按鍵減少掌機體積,同時十字按鍵也能滿足當時 2D 遊戲上下左右操控的需求。隨時隨地、輕便的特質為 Game&Watch 贏得一大票玩家認可,推動銷量節節高升。

後繼者 Game Boy 也一樣,同時代的競爭對手雅達利、SEGA 等遊戲廠商已使用彩色螢幕,Game Boy 螢幕卻只能顯示白、淺綠、深綠和黑 4 種顏色。

如此大幅度的技術落後,任天堂還能取得領先,是因為對遊戲市場的洞察、對玩家的掌控更深,掌機為便攜式裝置,重要的是便攜性和續航,儘管任天堂還是用落後螢幕,卻保證續航力。且十字按鍵的互動創新和任天堂持續投入優質遊戲,帶來軟硬一體的綜合性優勢。

有趣的是,任天堂取得效能領先或技術優勢的產品反而沒得到玩家認可。任天堂 N64 使用 64 位元晶片,是同時代對 3D 效能支援最好的主機之一,卻遭遇滑鐵盧,銷量平平。

像 Game & Watch 這種互動創新和遊戲玩法創新,在任天堂產品十分常見,洗板社群的 Labo、健身環、最近的 AR 遊戲《瑪利歐賽車》,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大多沒有使用多花現金的技術,而是成熟技術的再創新應用。

任天堂labo
Nintendo Switch

遊戲機在任天堂手裡,不僅是提供機能的電腦硬體,更是一套幾乎可無限拓展的玩具。這或許和任天堂身為玩具廠商的經歷有關,對玩具廠商而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玩具夠好玩。更難能可貴的是,任天堂對這套理念極度堅持。

任天堂走出一條獨特的產業化之路

任天堂的企劃製作本部長高橋伸也曾向媒體表示,創新是任天堂工作的副產品,任天堂內部,創意才是創造過程的第一位。

對好創意的堅持,也影響到任天堂的企業文化,即使手遊席捲全球,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手遊類營收節節高升的時代,任天堂也從未改變。

並非任天堂不做手遊,相反任天堂 2016 年推出的手遊《Super Mario Run》,曾登上 App Store 最快達成免費遊戲榜單第一的紀錄。

但《Super Mario Run》和任天堂授權的另一款 IP 遊戲《Pokémon GO》相比,商業成績差距巨大,據行動應用調查公司 Sensor Tower 資料,《Pokémon GO》及衍生 IP 自 2016 年發行至 2019 年,捲款全球玩家 25 億美元。

Pokémon GO
Pokémon GO

和《Pokémon GO》同年推出的《Super Mario Run》,到 2018 年全球累計收入也不過 6 千萬美元,與 25 億美元相距遙遠。

都是任天堂 IP 遊戲,為何差別那麼大?

這就要從兩款遊戲的商業模式及製作公司分析。《Pokémon GO》是任天堂與寶可夢公司一起授權 Niantic 開發和營運的產品,任天堂僅提供部分建議。而《Super Mario Run》是任天堂自己開發營運的遊戲,兩者雖然都是免費遊戲,但《Super Mario Run》要開啟全部遊戲內容,仍需花 10 美元解鎖,《Pokémon GO》則提供不少內購方式,也就是俗稱的課金。

IP 所有者自主研發還比不上授權 IP 遊戲賺錢,原因就是商業模式,課金在手遊圈成為主流不是沒有原因,吸金能力已一次又一次驗證。

不加入課金模式是任天堂自己的選擇,甚至還會要求合作公司調整機制讓玩家不會花太多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任天堂如此要求合作公司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品牌形象。

買斷制遊戲,要讓玩家一次性花費一筆不小費用,對遊戲品質要求自然也高不少,自然會促進廠商提升遊戲體驗。

與看似免費的課金遊戲不同,雖然遊戲免費下載,且基本上沒有限制,但遊戲公司為了產出有回報、形成正面循環,往往會設定各種誘導課金機制,例如重要的遊戲道具、裝備道具,需要課金開箱取得,幾乎不可避免對遊戲體驗有負面影響。

說任天堂固執也好,驕傲也罷,身為遊戲公司,任天堂對手遊的興趣的確不高,堅持的還是圍繞傳統遊戲的買斷制商業模式,這間接推動任天堂不斷發掘好創意。

Pokemon Go寶可夢
Wachiwit via Shutterstock

當然像任天堂這麼堅持,風險並不小,和遊戲和電影等娛樂產品一樣,生產週期長,一款遊戲製作 3 年對任天堂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如此長時間的資金和時間投入,全都要靠銷量回本。

要是錢燒完了,玩家不買帳,損失可不小。縱觀任天堂的歷史,即有銷量冠絕全球的產品,也有銷量平平的產品。

好在任天堂有足夠底蘊支撐可不斷冒險,有媒體盤點全球最賺錢的 IP,任天堂旗下的寶可夢和瑪利歐兩大 IP 當然有進入前十,前者 IP 總收入還達約 950 億美元,後者也達約 360 億美元。即將開幕的任天堂超級樂園也引發社群媒體話題,任天堂 IP 還在不斷影響玩家粉絲。

遊戲是任天堂的基礎業務,但同時也是 IP 根基,每次推出新遊戲都是 IP 品牌的拓展加強,而 IP 的高價值也能支援任天堂一次又一次冒險,做出更好的遊戲。

要我說,任天堂並非固執或驕傲,只是習慣以往的生產方式,因為熟悉且可行,又為什麼要改變呢。

技術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在遊戲界,幾乎找不到可和任天堂對抗的公司,同為主機界御三家的 Sony 和微軟,商業模式和任天堂都不一樣,雖然都是銷售主機和遊戲,但主機本身盈利就不高,今年 PS5 和 Xbox 價格一拖再拖才公布,也有成本太高的原因。

真正扛營收責任的是遊戲抽成,PS4 和 Xbox 的遊戲需提交約 30% 收益。

任天堂雖然也銷售 Switch 主機和遊戲,但主要營收是由任天堂製作的第一方遊戲承擔,據 vgchartz 統計資料,Switch 銷量前十的遊戲都是任天堂自家開發。任天堂財報進一步確認,2019 年 Switch 軟體銷售約 85% 是第一方遊戲。這也和外界認知符合,買 Switch 大多都是為了任天堂開發的遊戲

和遊戲公司相比,任天堂又不是純粹的遊戲公司,仍然堅持推出硬體產品,哪怕硬體利潤不高,甚至偶爾虧損。

試想假如《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登上 PS4 和 Xbox 平台,銷量肯定會再提高,但任天堂沒有,一直堅持只在自家硬體平台發售遊戲。

原因除了平台有競爭性,更重要的是任天堂開發的遊戲大多只和自家硬體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健身環大冒險》沒有 JoyCon,還能好玩嗎?

nintendo switch

任天堂「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理念下,硬體和軟體同樣重要,都是創意的載體,至於技術是否夠新穎成熟,反而不是第一位。

和 Sony、微軟代表的技術躍進式工業化之路不一樣,任天堂走出獨特的路,憑著成熟甚至落後的技術,軟硬一體的策略下展現更好創意。

當然這和遊戲市場有密切關係,主機遊戲世代之爭已證明遊戲品質才是玩家掏錢的第一動機,對任天堂而言,遊戲反推硬體也是稀鬆平常的事,今年疫情期間健身環銷量大漲、成為年度「理財硬體」,推動 Switch 銷量上漲,就是最好的證明。

任天堂一次又一次創新,將稀鬆平常的東西意想不到的創新,贏得玩家認可。這不禁讓人疑惑,一味強調酷炫的「新科技」真的有必要嗎?

賈伯斯在開發者大會的發言,或許就是這問題的答案:

你需要從用戶體驗出發,然後倒推回去用什麼技術,而不是從技術出發,然後想怎麼把產品賣出去。

技術只是工具,尤其是內容市場,最重要的永遠都是產品品質,基礎的「舊科技」仍能持續創新。

(本文出自 ifanr;作者:周宇)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