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攝影/賀大新

眼科診所做到上市櫃!大學光學總裁林丕容:繳了 5 億的學費,才弄懂經營這回事

2020-11-09 採訪‧撰文 劉燿瑜

疫情期間,民眾避免進出醫療院所,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今年第一季醫院、診所的門診量減少 349 萬人次。但翻開醫療集團大學光學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大學光)財報,不僅 EPS 在 8 月超過 2019 年的 3.13 元,突破 4 元大關,營收更連續 12 季成長,截至 9 月,累計營收已超越 2019 年營收 14 億元。

這樣的好成績,使得大學光股價,9 月初一度攀升至 300 多元,成為生醫類股王。

經營國內規模最大的連鎖眼科,一般醫師大多都是當到主治醫師,有點名氣,才出來開業,大學光學總裁暨總院長林丕容卻是當台大住院醫師第二年,就想出來開診所。背後原因,要從林丕容的求學時期說起。

民國 70 年代,台灣股市歷經俗稱「12682」的萬點時期,林丕容父親的工廠卻早先一步因財務問題破產,遭遇格外冷涼。於是學生時期的林丕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創辦一間自己的上市公司。」

就讀台大醫科期間,林丕容利用課餘時間考取會計師、證券分析師,甚至是公衛執照、化工工程師等,只要認為對經營公司有幫助的,他都會去考到手。林丕容笑稱,「多數醫師都是開業後才當經理人,我是先有經理人思維才當醫師。」

引進近視矯正技術,成市場先行者

林丕容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期間,到美國參訪,看見當時剛問世的雷射近視矯正手術,認定這是他的創業機會。林丕容表示,當時在台灣,雖然近視人口龐大,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1990 年代高中生近視人口比例就高達 75%,但眼科仍算是小科,多被用來看結膜炎等小病,沒人引進近視矯正的技術,這是當市場先進者的機會。

找想開業的醫師合作,快速擴大規模

打算引入國內第一台雷射近視手術設備作為招牌,卻礙於衛生署的法規限制,非地區醫院以上的機構,不得操作眼科雷射手術。沒辦法就想辦法,林丕容鑽研外國商業期刊,借鏡奇異資本(GE Capital)當時透過投資核磁共振成像設備,再租借給醫院營利的模式,林丕容決定自行買入設備,找大醫院合作、拆分收入。

林丕容解釋,對醫院來說,投資設備成本高,還要有人會操作,但如果醫院只要出場地,我們把設備搬進去執行手術,創造雙贏之餘,後續病人複診還能帶回自家診所。

與大醫院合作的經驗,讓林丕容學到如何合理拆潤、管理設備、做手術流程分工,為之後連鎖診所發展奠定基礎。

隨生意起飛,大學眼科發展很快遇到瓶頸。林丕容指出,一名醫師至多只能顧到 5、6 家診所,擴張速度有限。林丕容想到以便利商店加盟的概念,與有意出來開業的眼科醫師合作。由他來找店址、提供場地及設備,並負責行政及護理人員的訓練,讓不擅管理的醫師能專心看診。

仿效超商的加盟模式,讓大學眼科在 13 年內將診所店數擴大到 15 間,並在 2004 年做到上櫃。大學光學科技公司目前全台設立 24 家眼科診所、40 家眼鏡門市。

躁進衝營收導致虧損,花 5 億學教訓

2007 年,由於眼科市場逐漸飽和,大學光再次面臨營收天花板。林丕容決定將原本外包的眼鏡行,收回自營,希望透過在診所周遭廣布眼鏡行的「衛星式策略」,將有視力矯正需求的顧客導回附近診所。

不料,眼科與眼鏡生意其實存有矛盾,眼鏡行力推眼科服務,忽略了眼鏡行本身也要賣眼鏡,加上對眼鏡事業不熟悉,無法與競爭對手做出區隔。

當時躁進展店、大舉併購,大學眼鏡的店數一度衝破 100 家,成為緊追寶島跟小林眼鏡,全台前 5 大的眼鏡行,雖營收成長,卻嚴重虧損。「那是一堂繳了 5 億學費的教訓。」林丕容事後檢討,決定收掉多數眼鏡行,將公司帶回以眼科治療技術為重心的經營方針。

延伸閱讀:客人不來、業績慘跌,除了關店認賠還能如何?星巴克的做法值得一看

眼科眼鏡雙店面綜效,眼科服務營收翻倍

約 2009 年前後,新的角膜塑型技術出現。林丕容才意識到,當初經營眼鏡和眼科時沒有發揮綜效。林丕容解釋,角膜塑型是透過晚上睡覺配戴矯正鏡片,控制近視度數的預防性治療,而法規上不允許眼鏡行單獨替民眾驗光配鏡片,需仰賴驗光師與眼科醫師合作。

NO192_104_2.jpg
按照驗光人員法,「角膜塑型術」與一般配戴眼鏡鏡片有別,應由眼科醫師驗光、處方。
大學光學科技

「以前把眼鏡、眼科分開經營,想改善視力的人只會選其一。」想通這點後,公司近 5 年,逐步將眼鏡與眼科合併成雙店面,擴大成一站式的視力解決方案。從預防、矯正,到開刀治療的一條龍服務,對民眾而言更具吸引力,也能吸引更健全的醫療團隊。

林丕容指出,由於新店型主攻大坪數的雙店面,多找在地經營許久、半退休的老醫師合作,將舊診所原點擴大。原因在於,有了老醫師撐腰,再找新醫師加入,一來有穩定客源,二來是從大醫院出來的明星醫師能專心開刀,將門診留給問診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林丕容指出,透過老、中、青醫師的分工,單點診所的服務品質更健全,近 5 年來眼科服務類別所帶來的營收因而翻倍,成為公司主要成長動能。「以前在找成長動能時,總以為要以店數取勝,但現在發現坪數也是一種規模經濟。」林丕容說道。

NO192_104.jpg
自 2015 年開業後的新診所,都採取「大學眼科 + 大學眼鏡」的雙店型模式,圖為台北市新生南路上開幕的第一家大學眼科,於 2017 年重新整併為雙店型橫式。
大學光學科技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