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自認很開明,其實員工都看臉色說話!6個小技巧,讓你「聽」出部屬的真心話

2021-12-23 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赤羽雄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下屬」這個角色,看似比主管輕鬆,但其實絕不簡單。

擔任下屬的人,壓力通常過大,且有時還必須忍受主管的權力霸凌,或因時刻揣摩上意而疲累不堪,因此許多人往往沒什麼幹勁。事實上,每周都有許多擔任下屬的人會來找我諮詢建議。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在此說明一下形成這種狀況的背景。

我多年來協助日本國內外各大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改革,見過各國的經營者、高階主管、事業群總經理、部門經理、課長以及基層員工。我不但聽主管說、聽下屬說,同時也聽「主管的主管」以及「下屬的下屬」的心聲。

於是我發現一個現象:由於主管太執著於得到「結果」,而經常不自覺地把下屬逼到絕境。

主管的高標準要求與苛責,反而消磨下屬的熱忱

「難度適中的目標其實並不多。」儘管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還是會去檢討甚至苛責沒有達標的下屬。但並不是每一個下屬都能完美達成所有目標,因此即使主管沒有惡意,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表達責備或追究。

即使是現今風靡全球的 iPhone,當初創辦人賈伯斯也是以幾近不合理的高標準在要求,並設法達成目標才有今天的成功,因此目標的難度設定可說相當難以拿捏。另外就現況而言,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的精神與健康受到磨耗,通常企業也不以為意。

延伸閱讀:別讓員工瞎忙!這樣訂目標,讓團隊發揮最大潛能

由於大環境如此,儘管並非出於惡意,但實際上卻有許多主管時不時會給下屬龐大的壓力,並持續消磨下屬的熱忱。其中甚至有不少主管的心態是「自己在當下屬的時候吃過很多苦,所以現在也要讓下屬嚐到類似的苦頭」。

主管自說自話,下屬只能藏起真心話

另外,絕大多數的主管根本不太聽下屬說話,就算主管自認為有聽,根據我從旁觀察的結果,大概也有 6~7 成的時間,主要都是自己在說話。實際上的比例或許更高(各位不妨用碼表計時,看看自己和下屬講話的時間各是多久。或是錄下幾次自己和下屬談話的內容,每次約 10 分鐘即可,確認自己和下屬講話時間的比例)。

在這種狀況下,仍有部分下屬能說明狀況或表達意見,不過他們能說出多少眞心話,則不得而知。而假裝表達自己的意見,實際上卻是順著主管意思說的下屬,相信也不在少數。

幾乎所有的下屬都無法完全信任主管,或對主管抱有戒心,總是極力避免與主管溝通。倘若無可避免,則會小心翼翼,只挑能討主管歡心的內容說。

如此一來,主管便很容易成為《國王的新衣》裡的國王。即使當事人完全沒有這樣的意圖(正因如此,才會成為「穿著新衣的國王」),卻永遠只會單方面地自說自話、永遠只聽順耳的報告

此時,假如主管認眞實踐積極聆聽,將可獲得極大的效果。下屬會立刻有所反應,不僅能更有幹勁也會因此感到開心。

積極聆聽並給予下屬回饋,重新找回愉悅的工作氛圍

我曾協助某大規模零售商進行思想與行動改革多年,接下來我想分享當時的經驗。

該企業各區的區經理手下各有約十名督導員,業績壓力非常龐大,由於區經理自己以前似乎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因此平常根本不聽下屬講話,只是不停地指使下屬做東做西,或是斥責:「那件事是怎麼搞的?你到底在幹什麼?」、「業績給我再衝高一點!」

區經理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耐心聽下屬說話;相對地,下屬也必須隨時注意店經理的臉色,如履薄冰地工作。

我輪流拜訪了該企業在全國各區的分公司,向各區經理說明積極聆聽與正向回饋的重要性,並進行角色扮演練習,最後請他們當天就開始實踐。我更請求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每天寄電子郵件告訴我,他們是否百分之百做到了積極聆聽、是否完成了 20 次以上的正向回饋。

於是,我觀察到了下列現象。

  1. 在我連續幾天透過電子郵件給予回饋後,每一位區經理實踐積極聆聽的比例都提升了。
  2. 實踐積極聆聽後,以往無精打采的下屬也變得開朗許多,慢慢開始願意向上報告一些負面的消息。
  3. 原本氣氛陰沉的分公司辦公室開始出現笑聲。
  4. 督導員在巡視自己負責的分店時,也開始實踐積極聆聽。
  5. 各分店的店長也受到影響,漸漸開始聽下屬說話。
  6. 不論是成天板著臉、一絲不苟,或是對下屬過度嚴苛的區經理,各種類型的人都產生了相同的變化。

我的結論是,與其說積極聆聽太難了、做不到,不如說單純是因為沒有體驗過積極聆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才做不到。請各位務必一試,相信下屬的態度會立刻好轉,討論公事也會更順利。

剛開始實踐積極聆聽時,下屬可能會感到有點疑惑。畢竟以往從未認眞聽自己說話的主管,現在突然願意認眞聽了。「我是有很多意見啦,但眞的可以說出來嗎?上次有人說實話,結果被調走了耶」── 一般的下屬大概會這麼想,並仔細觀察主管的臉色。

最初對方一定會感到驚訝,但只要主管連續幾天堅定地展現願意積極聆聽的態度,下屬便能放心,並且變得開朗,願意表達意見。對方習慣的速度通常快得令你驚訝。他們將擺脫無精打采、將自己封閉起來的狀況,宛如重獲新生。

想讓下屬脫胎換骨,關鍵就在於:

  1. 總之聽就對了,耐心等待對方卸下心防,願意吐露真心話。
  2. 一開始聽 1 個小時,之後隔周一次,每次聽 20~30 分鐘。
  3. 對下屬的指示,請寫成工作表(task sheet)等,以書面傳達。
  4. 下屬有問題時,必須立刻回答,除此之外的時間只需聽即可。
  5. 開始實踐積極聆聽之後,必須貫徹始終,不能只有 3 分鐘熱度。
  6. 請同事幫忙確認自己有沒有確實做到積極聆聽,亦可錄音確認自己和下屬講話的時間分配。

(本文出自《聽比說更重要》,遠流出版)

相關文章

聽比說更重要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