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吳美欣

新台幣、美金在唱歌!從國泰世華 7 首「數鈔歌」,談品牌如何聰明刷存在感?


「Ba Da Ba Ba Bah, i’m lovin’it」,不管你身處哪個國家、會不會說英語,這段經典旋律一浮現,你肯定會想到麥當勞。
根據《Ad Age》報導,麥當勞每年在這系列廣告花費13.7億美元(約新台幣380億元)。2021年5月,麥當勞與韓國知名音樂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合作推出「BTS套餐」,BTS也為這段影片「獻聲」,成為廣告影片中的亮點。
《聽著聽著就買了》指出,這段音樂在消費者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而且還讓「快樂」情緒成長9%。在2020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上,麥當勞高居第9名,市值達1240億美元(約新台幣3.44兆元)。
再想想另一個案例:缺乏科技服務,生活會變得很辛苦,缺少可口可樂,生活或許根本沒影響,但是在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可口可樂高居第五名,僅次於蘋果(Apple)、Google、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
《盲視效應》提到,以產品功能來說,可樂是碳酸糖水,對健康沒有任何幫助;但以「品牌」來說,經典的紅色瓶身、白色的波浪狀字體,打開瓶蓋「啵」一聲的聲響,在每支廣告中呈現相聚、歡樂的畫面,種種元素堆疊,讓我們聯想到「快樂」,因此坐擁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5.5兆元)市值。
蘋果公司簡約設計概念,從產品到門店精神一致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提到,我們很難把消費的因素,將某個抽象概念(例如快樂、奢華、優雅)獨立出來;品牌會在有意無意間,把消費者跟產品所引發的概念、記憶與情緒連結在一起,並且在這過程中驅策消費者購買它們。
因此,成功的品牌幾乎都是善於創造聯想的品牌。曾任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北美地區董事會主席寶琳.布朗(Pauline Brown)表示,一個偉大企業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構成元素上,但是品牌的建立,只依靠幾個強而有力的品牌符碼。
Nike為人熟知的品牌標誌--勝利勾勾,創作靈感源於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尼姬(Nike)的翅膀(視覺符碼),加上早期宣傳時,一句英文短語「Just Do It」(標語),就讓消費者感覺振奮。
好的品牌符碼,可以讓人觀看、感受、聆聽、甚至體驗,包括令人朗朗上口的標語、音樂、視覺呈現、嗅覺氣味,甚至是展現在產品質地上,譬如,香奈兒的軟呢絨外套、LEVI’S牛仔褲的口袋邊緣的小紅標;符碼也可見於空間與建築設計,蘋果(Apple)的標誌性特徵,就是透明「玻璃盒」,灰白色的水磨石地板、內建在牆上的背光蘋果,以及寬敞的開放空間。簡約風格,與賈伯斯提倡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概念一脈相承。
你的公司給人什麼感覺?從五官感受延伸行銷策略
《勾癮》提到,設計品牌符碼時,要思考你的公司代表的形象「感覺起來是什麼樣子?」試著運用每一種感官,想像品牌看起來、聽起來、聞起來與嘗起來會是什麼感覺?是銳利、粗糙、蓬鬆而溫暖的嗎?假如要為品牌辦一場派對,那會是怎樣的派對?辦在哪裡、播放哪種音樂、邀請誰參加、供應怎樣餐點、推出怎樣的活動?思考任何與你品牌感覺有關的事情,或許是某部電影、某首歌曲、某款車、某種布料、詩詞或藝術品。
一旦抓到品牌感覺,就別讓那感覺溜走,寫下3~5組字詞,更重要的是,別讓想像力局限在語言中,盡可能傳達跟品牌有關的感覺訊息。例如,品牌具有撫慰人心的效果,可以用舒服的毯子把孩子裹在懷中的呈現方法;或者品牌有怪誕不羈的意味,就可以用嘲諷的笑容呈現。
最後找出「觸發」關鍵詞,它可以是一個響亮的字句或口號、也可以是一個物品,為的是能在接收訊息的人心中誘發出完整又豐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