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工作不快樂、倦怠感上身?給「工作不滿族」的 3 個情緒轉換法

2022-03-03 採訪.撰文 邵蓓宣、劉沛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接近下班時間,老闆又臨時派任務,叫你明天一早開會前做好;昨天交給主管的專案報告,今天收到諸多批評。原先開開心心預計和朋友約吃飯的你,這時還有好心情享用晚餐嗎?

「當你發現自己的情緒被他人影響時,可以運用心理學中的『控制點理論(locus of control)』,將『外控者思維』轉變成『內控者思維』。」正向心理學企業教練陳郁敏表示。

控制點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朱利安.羅特(Julian Bernard Rotter)提出,人的行為會根據生活中發生事的控制源有不同解釋。控制源分為 內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外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內控者的情緒大多來自「自發」,把問題歸因自己,相信自己能改變現狀;外控者則容易受外在影響。例如被主管罵,是覺得主管處處針對你、他的要求不合理,還是思考從他的意見裡快速找到可以解決的問題。

當我們因他人的作為而產生情緒時,除了快速將自己從「外控者」轉向「內控者」外,陳郁敏認為可從 3 種方法轉換自己的負面情緒。

延伸閱讀:走過聲量漲跌,理科太太談 KOL 生存心法:面對負評,先問自己 3 件事

1.從現場抽離,轉移注意力、負面情緒

情緒狀態會影響你如何解讀資訊,而解讀出來的結果也會連帶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若成為惡性循環,你的表現將有可能大打折扣。

「在負面心情中,我們很難親近他人、下對判斷。」陳郁敏說,當負面情緒出現,我們可以短暫抽離現場,轉換一下的心理狀態,可能是走出辦公室買杯咖啡、走到茶水間深呼吸等。平時也可以多蒐集能快速抽換情緒的事,例如逛花市、聽首歌,這些都是遇到不開心時的緊急錦囊。

2.每個人都很辛苦,別只看見自己的艱辛

「大多時候我們會過度放大工作時的辛苦。但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做這件事的目標、意義是什麼,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辛苦和不開心只會不斷被放大。」陳郁敏認為,如果沒有釐清你所做事情的每個目的,就有可能讓自己只專注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你犧牲了什麼、付出多少努力。

我們在工作時,常會覺得「這是老闆叫我做的」「這是客戶要求的」,而非思考這件事對你的意義是什麼。若能好好釐清每件事的價值,不但能使自己在工作上避免產生負面情緒,也能用更正向的心態完成任務。

3.工作的意義不是靠尋找,是自己創造

「很多人其實會問我:『不快樂是因為我不知道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但這是錯誤的迷思,工作的意義不是用『找』的,而是要自己創造。」陳郁敏表示,想要從根本解決工作上的不滿,要嘗試開創工作的意義,你認為你自己的工作可以幫助他人或幫助自己什麼,並不是工作本身一定有什麼偉大的意義。

如果你是一個咖啡廳的服務生,你可以選擇抱怨工作無趣、面對奧客的委屈,你也可以選擇在咖啡杯上送上一句祝福語,每天替顧客創造小確幸就是你的工作意義;或每天給自己一點小目標,例如找錢、點餐速度快 1 分鐘、出餐速度快 2 分鐘等工作技能增進。當工作的目的不再是因為他人,而是回歸到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時,「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意義」會幫助你轉換負面情緒的最終方式。

給初階/中高階工作者的叮嚀

1.初階工作者:別急著說不,把視角換成「如果要完成的話」

當主管交派一個過去從沒做過的業務,初階工作者在第一時間常會覺得:「我不會」「沒做過」「做不到」,但陳郁敏表示,可以將自己的思考轉變成「如果要做這件事,我們還需要什麼資源?」「時程上是否需調整?」,而非沉浸在「就是做不到,為何還硬要我做」的漩渦中。

延伸閱讀:人到中年遭降職!該辭職離開,還是忍氣吞聲?《大公司小老闆》給我的啟發

2.中高階主管:告訴自己不完美、不厲害也沒關係

而身為高階工作者,陳郁敏說告訴自己「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許自己身為普通人)是很重要的練習。大多的高階主管常會有「不能犯錯」的迷思,但她叮嚀:「我們都是人,請允許自己不完美,有情緒時,也有權給自己轉換心情的空間。」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