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CDC on Unsplash

科技業、製造業在廠內設置食堂,為何跟員工績效大有關係?

2022-03-24 整理.撰文 周頌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的第一層級,是生理需求。《動機與人格》指出,生理需求包括任何滿足生理反應的行為,如食物、水、性等。以飢餓為例,當一個人肚子餓時,所有的能力都會用在尋求溫飽。長期處於飢餓的人,生活就會根據吃來定義,為了讓自己活下去,道德感明顯變薄弱。飢餓、生理需求不被滿足會讓人更有動力工作換取金錢,比較沒動機追求食物以外的報酬。

延伸閱讀:【心理學實驗】霍桑效應:部屬績效不用盯、自然高的秘訣

給工作者的建議

馬斯洛表示,如果我們大多時候肚子都空空如也,就不會想要創作音樂、創造數學系統或布置居家等其他事。當然,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長期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況非常少見,多數的人說自己餓了,講的是食欲而非飢餓,想從食物中尋求慰藉、其他心理層面的滿足,而非單純生理上的滿足。

當某個特定需求長期被滿足,我們也比較能夠忍受該需求被剝奪,轉而優先滿足其它更重要的需求,例如一個人或許會為了自尊寧願辭去工作,但肚子餓了半年之後,也許就願意以自尊為代價找回工作。

《動機與人格》指出,除了食物,睡眠、休息等生理需求也很重要,這方面的不滿足可能會導致人們疲倦、精神不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這可能是現今社會上更需要重視的基本生理需求,但也容易被忽視。沒有健康,更別談創造其他可能。

給管理者的建議

《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提到,馬斯洛的 5 個需求層次裡,還把人的需求分成 2 類型,一種屬於匱乏型,一種是自我成長型,前 4 個需求(生理、安全感、愛與歸屬、自尊)都屬於匱乏型,滿足匱乏型需求,人會放更多心思在探索自我成長的追求。

延伸閱讀:打一場要 4 小時!總經理:我從高爾夫洞悉人性、自我成長的祕訣

對企業主來說,讓人才主動追求進步、自我成長,是最理想的狀態。企業可以思考如何從薪資、福利、制度、管理方式等地方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例如不少科技業、製造業會在廠內設置食堂,提供員工三餐、宵夜,像是力晶積成電子、牧德科技等,由廚房設計菜單,一來解決外出覓食的不方便,二來把關員工的飲食均衡。

此外,幫助員工解決家庭問題,也能讓他專心在工作上,比如說,鴻海集團提供育兒津貼、牧德科技設立幼兒園等,都是企業照顧員工身心健康,達到身心平衡的做法。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