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周頌宜

產線最末端的工人,生產力為何最高?從內在驅動員工,馬斯洛的 2 項建議


《動機與人格》提及,除了少數病態個案,所有人都需要也渴望獲得好的評價和基本尊重。最穩固的尊重奠基在用自身能力,贏得他人佩服,並非因名聲、階級受他人奉承,被尊重會帶來自信、價值感、有用感和必要感。自尊需求一旦受到阻礙,將導致自卑、無助、灰心喪志,出現偏激行為,像是仇視某人、與某人疏離等。而真正的自尊,不僅是獲他人肯定,還包含面對真實自我、接受自己的軟弱,進而把不足轉化為成長動力。
給工作者的建議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被尊重的需求可分為 2 方面來說,首先是渴望力量、成就、能力⋯⋯,另一方面是渴望威信、地位、認可、關注等等。但如果僅從他人的肯定、認同來建立自尊,一旦有負面聲音出現,容易被擊垮。
心理學家安潔拉.雅赫拉(Angela Ahola)建議,我們面對外在的評論,應該以「錯過的樂趣」(JOMO,joy of missing out)取代「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當我們確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事,就要學習忽略那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專注此時、此地、眼前的事物,勇於嘗試任何可能。也可以向那些你敬重、成就比你高的人請教,將其視為人生楷模,模仿、揣測他們面臨挫折的反應,不斷強壯自己的心態。
給管理者的建議
《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提到一個例子,一家南加州工廠的老闆,發現組裝線末端的員工最有生產力,原因是工人可以看到成品而產生成就感。因此,他重新拆解團隊,組內的每位成員都要學習產品所有的製作流程,並請員工自行訂定工作時數、休息時間、工作流程等,也就是說,員工得學會管理自己。經過一連串的調整,工廠在一個月後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而且每位員工都可以完成組裝線的所有工作。
馬斯洛提倡開明管理(enlightened management),因為每個人都想追求成就感,員工希望擁有工作主動權,而非被動遵從指令;人們希望自己是重要的、被需要的,沒有支配與從屬的關係。馬斯洛強調,當組織實現開明管理,員工都能人盡其才、發揮潛能,塑造彼此信賴的團隊精神,願意持續追求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