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Rawpixel.com via Shutterstock

敏捷管理如何降低風險?滾動修正預算與人力,專案成本納入「風險準備金」

2022-04-29 採訪.撰文 簡鈺璇

敏捷精神倡議「回應變化重於遵循計畫」,身為專案負責人的你,應該既認同又糾結吧?認同的是,擁抱改變可以讓專案產出有更大的效益,糾結的是每次變更背後都代表了人力、資金和時間的成本。

況且,傳統高掌控度的瀑布式管理,專案都常常「爆預算」;敏捷式管理樂於接受變動,估算難度更高。但這不代表敏捷專案管理就不必估計成本,而是從一個基準值之上滾動調整預算與工作量,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也可避開沒錢可用的窘況。

延伸閱讀:專案經理救援進度的 3 項必學基本功:詳細拆分任務、認真計算時程、收斂待辦清單

因應預估與實際落差,成本先抓 0.5~2 倍區間

專案起始前的成本估計,就要考慮實際與預估的落差,包括:不可控的風險、變更需求等,《敏捷管理生存指南》提到,剛開始專案的成本會抓 -50~+100%,也就是一個專案估計成本是 100 萬元,實際成本會落在 50 萬~200 萬,隨著專案執行、需求明朗後,成本把握度應升高至 -10~+15%。

根據《專案管理輕鬆學》,常見的成本估計法有 3 種。一是類比估計法:利用先前類似專案的成本當作估算的基礎,比較簡單、不費時,準確性也較低,適用早期專案資訊不明確時;二是參數估計法:先估計個別項目的成本再加總,像是展覽活動專案,先盤點人事成本、文宣製作成本、場地租借成本等,合計之後當作總成本。這種方式比較耗時,但各單位自行估算,準確度會比較高。

第三種是 3 點估計法:列出每項花費的樂觀成本(如果專案進行順利)、可能成本(同類專案所費的成本平均)及悲觀成本(如果專案要重做),加入風險不確定性來提高預測準確性,可將3項成本數值平均得到成本估計值。

初期估計成本可用於衡量專案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將「專案投資的收益除以成本」,如果小於 1 代表專案會虧本,執行前應謹慎評估。

估計成本時,最常犯的錯誤是依據專案收入來回推成本多少。《學會專案管理的 12 堂課》舉例,企業常將 200 萬專案扣除 20% 獲利後,規定團隊在 160 萬內執行完畢,容易導致專案成本不足,影響成果。最好依照估計的結果,若獲利低於成本,就不該投資;或考慮其他金錢以外的效益,如品牌或顧客關係,而不是刪減成本。

為了因應需求不斷變動,《敏捷大師精選》建議滾動式調整預算目標,將影響專案成本的指標納入考量,逐月或逐季重新估計成本,比方說 9 月要舉辦的演唱會,5 月遇到疫情及基本工資調漲,在 6 月更新預算時,納入可能延期及人事費增加的成本。

敏捷專案採迭代開發模式,讓客戶看到產品雛型時,有機會變更需求,那麼需求變動衍生的成本誰買單?《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認為,在固定價格的合約中,可以免費為客戶變更需求,但專案任務的總工作量不能增加。

以打造坦克車為例,假設該專案估算的工作量 220 點,包括輪胎 100 點、砲台 100點、內裝皮椅 20 點,客戶想增加車身外殼烤漆,假設它值 20 點工作量,在不增加成本下,就要扣除價值 20 點的低順位功能作為補償,也許內裝皮椅在這個專案中就會被取消。如此一來,才能抑制變更所導致的成本外溢。

預算準備金用於已知風險,管理準備金因應未知風險

估算專案成本時建議納入「風險準備金」,準備金應該依風險類型有不同的控管機制。

《學會專案管理的 12 堂課》提到準備金有 2 種,一種是「預算準備金」,對付「已知的風險」,像是外包人力支援、產品變更設計費用,由專案負責人編列在預算中。

第二種是「管理準備金」,應對「未知的風險」像是颱風、疫情或重大傷亡變故導致專案延宕,例如旅遊專案因疫情取消,可動用管理準備金支付專案團隊薪水,該筆費用由企業負責人控管。

《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表示,專案最常見遇到的是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財務風險。以製作產品專案為例,也就是:別人會想買我做的東西嗎?實際上做得出來嗎?做出來能賣嗎?

敏捷式專案管理的優點是,每次提出部分成果,更快將產品呈現在客戶面前,及早得到市場回饋,不必等到產品已完成、砸下重本才發現不符合需求。

在面對風險時,可採用「多項式同步工程」方式,建立幾種不同原型,給客戶看哪個最管用。例如:客戶要求一款業界最高規格攝影機,攝影機製造過程中最有風險、最需要開發期的是鏡頭,可先做出 3 種功能齊全的鏡頭,有的耐刮、有的講究畫質、有的輕量化,讓客戶比較選擇,再往下開發。

台灣敏捷協會理事林裕丞提醒,敏捷專案開發的重點是先做高風險任務, 想像一下你開公司是希望一個月內就知道產品會賣,還是一年以後才知道?老闆會選擇先驗證產品的銷售狀況,而不是等到確定任務做完了,例如辦公室裝潢好、產品行銷文案做好,才發現產品根本賣不動。及早確認失敗,爭取充裕的時間調整,是敏捷式專案應對風險的方式。

平時讓成員彼此支援,降低人員異動風險

人力短缺是專案執行的另一個潛在風險,《敏捷管理生存指南》建議用「公車指數」(bus factor)判斷團隊可持續性。假設有一天,你接到電話:「不好了,團隊有人不小心被公車撞到了!」除了擔憂同仁狀況外,第二反應是他參與的專案會受影響嗎?

如果一人發生意外會對專案造成巨大影響,甚至要停止專案,那團隊公車指數是 1,2 個人被撞才有影響,公車指數就是 2。換句話說,公車指數愈大,代表專案受人員異動的影響愈小。建議公車指數大於 3,團隊才能長遠走下去,也代表團隊工作量有平均分攤。

假設團隊的公車指數小於 3,專案負責人分配工作時,就要避免大家固定做同一項目,多讓同仁互相支援,每個人具備 2 種以上的技能。

延伸閱讀:縮減人事成本,誰說只有裁員一途?人力規畫的反思

負責人也要去思考,如果沒有自己,團隊還能跑下去嗎?一邊做專案,一邊充實工作手冊、訓練接班人,長期來看才能避免人力短缺的風險。

若臨時真的找不到人支援,還可以尋找外部合作夥伴或將專案部分發包給下游廠商。《我懂了!專案管理》建議,不要只看價格,應綜合評量外部廠商的技術、產品品質、交期是否準時,才能為專案帶來最高的價值。

承接專案時,因客戶需求更動新增的成本,只能自己吞?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