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xFrame

職場菜鳥也能靠人脈找工作嗎?networking 不尷尬的 5 個技巧

2022-10-03 編譯·整理 陳想想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 LinkedIn 2016 年的一項調查,約有 85% 的職缺是通過人脈遞補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同年的另一項研究指出,通過人脈獲得的工作往往質量、薪水更高,工作年資也會持續更久。

就業諮詢服務公司 Next Great Step 總裁貝斯・亨德勒-格魯(Beth Hendler-Grunt)接受 CNN 採訪時指出:「不論求職市場的狀況好壞,人們都需要建立人脈網絡,因為這是得到理想工作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多數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並不了解 拓展人脈(networking) 的精髓及重要性。」《Science》雜誌今年刊登的一份針對「弱關係」的研究亦指出,比起親近的密友,那些相識但不算熟的人更容易為彼此帶來工作機會。

Networking 通常被視為是一種具有交易性的互惠關係,但這種關係對於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而言比較尷尬,因為對他們而言,networking 更多時候是單方面有求於人。以下整理出 5 點讓職場新鮮人更有效善用 networking 拓展人脈的技巧:

1. 善用職場後輩的身份

相對於職涯的後期,畢業後的這段期間被認為是年輕人最需要前輩指點迷津的時刻,過來人也能夠理解畢業生需要的指導和助力,因此求職者更要把握好剛畢業不久、身為社會新鮮人的黃金時段與相同專業領域的前輩接觸。

建議可以在社交活動中主動介紹自己,或者在 LinkedIn 等職業社交平台發送訊息,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空出 15 分鐘分享工作經驗,明智地利用這些機會提出問題、做筆記,並交換聯絡資料。即使無法藉此直接找到一份工作,也可以更了解行業生態,有助於未來的求職規畫。有些人或許會覺得很難為情,但是向別人請教其實是一種恭維,以後輩的姿態禮貌地請教前輩,通常不會讓對方太反感。

延伸閱讀:職場上沒有永遠對立的關係!8 個小技巧拉近距離,敵人也能變盟友

2. 透過郵件或專業社群取得聯繫,發送簡潔有力的訊息

主動聯繫專業人士最快速的方法,包含在 LinkedIn 上搜尋對方的全名或任職公司,再發送私訊,或是直接發送電子郵件。

針對首次發送訊息郵件的內容,亨德勒-格魯建議,如果你和對方有任何連結,例如就讀同一所大學、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參加同個志工協會,或者擁有共同朋友,都應該在訊息開頭中表明。

郵件範例:

向對方表明你是有備而來,並有明確的計畫且尊重他們的時間:

「OOO 您好!我是 OOO,目前主修營銷和傳播,並將在今年 6 月畢業,我非常想要了解科技顧問的發展、招聘以及境遇,因此我很想聽您分享並談談您在 OOO 公司的職位。」

人們都喜歡知道自己的成就被關注的感覺,善用這項人性的特點可以更好的打開話匣子:

「您的職業生涯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身為應屆畢業生的我正在努力打入這個市場,所以我非常想了解更多有關於您的工作經驗。如果可以的話,請問您有 15~30 分鐘的空擋,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

3. 事前做好功課,具體說明想得到的幫助

成功和想建立關係的對象展開談話後,應該把握機會提出深思熟慮過的問題,包括了解行業、公司或職位的相關資訊,進而將對話推進到求職機會。

提出問題前必須做好充分的資料查詢,確保對話中提出的問題顯現出你對對方的職業和公司有充分的調查和了解,而不只是一般人就有所涉略的表面資訊。

延伸閱讀:30 歲後的友誼,重質不重量!一輩子留幾個知交在身邊最剛好?研究告訴你

亨德勒-格魯建議職場新人可以詢問對方:「您如何衡量成功?在招聘時,會關注求職者的哪些特質?」等有關個人經驗和選才標準的問題。

這些 networking 談話通常不適合用來爭取一份工作機會,但是求職者可以具體說明你的能力、優勢和你正在尋求的幫助,而不是模糊地表示「對任何機會都持開放態度」,例如表示希望對方將你介紹給該公司的人資部門、正在尋找人才的同行,或者請對方幫忙留意潛在的機會。。

4. 在活動結束時介紹自己,加深印象

根據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峰終定律」(Peak-End Rule),一個人對事件的印象取決於是他在該事件最高峰以及結束時的感受,而過程中正面與負面體驗的比重和時間長短,對記憶幾乎沒有影響。

所以除了在與想建立關係的對象交談時適當表現自己之外,在活動結束當下再次介紹自己、離開前再爭取打聲招呼的機會,能有效加強自己在對方心中留下的印象。尤其如果在活動會場中有特別想建立關係的人,更不能提前離開,應該要堅持到最後。

5. 保持聯繫,在適當時機傳達關心

結交同行朋友、參加社交活動、發送 LinkedIn 訊息或郵件、喝咖啡分享經驗等只是建立人脈的開始。在成功踏出第一步並在對方心中樹立良好印象後,更要定時主動發出關心,問候對方的同時也更新自己的近況。

主動搭上線很困難,失去聯繫卻是很容易的。許多透過 networking 建立的關係,都因為雙方生活變得忙碌而逐漸疏遠,最後因為太久沒有聯絡便完全斷了線。只在有求於人時聯繫,平時則杳無音信是很難在對方心中留下好感的。所以踏出第一步後必定要記得在事後保持聯繫,儘管對方沒有即時回覆,也應該要養成 follow-up(採取進一步行動)的習慣,讓這些事後工作成為 networking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找不到主動聯繫的時機,可以記下對方生日,並關注他的生活,在對方獲得事業成就、找到新工作或經歷結婚生子等人生里程碑時發送祝福。另外,如果你們在相同產業或有共同興趣的話,可以在閱讀一篇對方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後跟他分享、展開討論。

對於第一次求職的新鮮人,networking 可能令人心生畏懼,但是把握新人身份,每天花 15 分鐘結識專業人士並建立自已的社交網路,眼光放長遠後,這項投資或許能在職涯中帶來豐厚的回報。

資料來源:Forbes(1)Forbes(2)CNBCLinkedInThe Conversation, CNN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南港國際skypark

交通、機能、綠意一次到位!「南港國際SKY PARK」打造未來生活典範

2025-08-01 經理人X南港國際skypar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隨著工作生活一體化成為現代菁英的生活常態,對住宅的定義早已不再僅限於居住空間,而是講求效率、生活品味與地段價值的綜合體驗。

坐落於南港核心的「南港國際SKYPARK」,以東京指標性開發案「麻布台之丘」為靈感,融合住宅、商場、飯店、辦公、公園5大創新機能,打造出一座全方位的生活聚落,精準回應新世代菁英的居住需求,開創城市菁英住宅的嶄新格局。

從工業重鎮到科技金融軸帶,南港成台北新核心

「南港國際SKY PARK」是由國泰集團領軍,匯聚旗下國泰人壽、國泰建設、國泰商旅等事業體資源,並攜手三商美邦人壽及華泰大飯店集團聯手打造而成。

該基地前身曾是台鐵的南港客車調車場,隨著政府啟動「東區門戶計畫」推動都市更新,轉型成為占地高達1.65萬坪的複合式開發案,不僅是目前全台最大規模的公辦民營都更案,更被譽為「台北東區新地標」,將引領南港邁向國際生活新風貌。

回顧南港的發展脈絡,它始終是台灣重要的產業與交通節點。從最早期的港口貿易村落、1970年代的工業重鎮、到近年因應都市計畫與跨區重劃,逐步轉型為科技與文創產業匯聚的智慧特區。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現今南港不只有展覽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場館,更聚集多座產業園區,包括南港軟體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及台北生技園區。此外,隨著信義計劃區與內湖科學園區腹地日益飽和,越來越多大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南港,進駐此地的商辦大樓或在此設立企業總部,例如,中國信託、Nvidia、台灣微軟、IBM、Intel、聯強國際、展碁國際等國際與本土指標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金融科技走廊。未來隨著企業群聚效應擴大、就業人口增加,對中高端住宅的需求勢必同步提升。

面對南港正快速成長的居住需求,「南港國際 SKY PARK」以國際城中城為定位,打造出All in One複合式生活場域,融合住宅、商辦、商場與綠地,提供完整且便利的日常機能,並透過以下三大特色,實現兼顧交通、機能與綠意的城市新生活。

特色1、多元交通系統,串連城市生活軸線

「南港國際 SKY PARK」所坐落的地段,正處於這場城市變革的核心要位,讓住戶可以享有多元且便利的交通選擇。

倘若是習慣自行開車的人,「南港國際 SKY PARK」週邊坐擁3條東西向主幹道--忠孝東路七段、市民大道七段與南港路,皆為貫穿台北市的重要交通動脈,可快速抵達信義計畫區、饒河夜市或松山商圈,或可經由附近的成功橋與成美橋直通內湖科技園區,且車程多在15分鐘內,無論是通勤、逛街或與親友聚餐皆相當快速方便。

南港國際skypark
信義計畫區、松山商圈、內科園區皆在15分鐘生活圈內,打造高效率、低距離的都會節奏。
南港國際skypark

若是想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走路10分鐘即可達捷運藍線昆陽站,15分鐘可至捷運與台鐵共構的松山車站,未來隨著鄰近開發案「富邦之丘」完工,步行至松山站的時間可望縮短至12分鐘內。此外,位在「南港國際 SKY PARK」左右兩側的玉東公園和新新公園皆設有YouBike 站點,無縫銜接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車站等重要地標。

特色2、全方位生活機能,一站滿足都會需求

「南港國際SKYPARK」宛如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中城,住戶下樓便能進入商場空間,輕鬆滿足閱讀、餐飲、休閒、健身到育兒等各種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全區共設有3棟住宅大樓、5棟辦公大樓和1棟飯店及商場,其中,住宅大樓的第5至21樓為住宅,共計528戶,主力坪數介於24至40坪、為2至3房配置格局,鎖定都會核心中堅族群的實質居住需求。

在商場規劃上,則涵蓋影城、書店、健身房、24小時便利商店、私廚料理、超市、輕食咖啡店、幼兒園及安親班等8大主題,提供一站式生活機能,不論是日常採買、休閒娛樂、親子教養或健康管理,都能在社區內一應俱全,落實「住在城市核心、生活近在咫尺」的現代生活理想。

南港國際skypark
住戶下樓即達商場,閱讀、健身、親子教養一次到位,落實「生活近在咫尺」的核心便利。
南港國際skypark

特色3、豐富綠地景觀,打造都市中的綠意棲地

在都市叢林中坐擁大片綠地,是件難能可貴的事,而「南港國際SKYPARK」巧妙結合地理優勢與建築設計,讓住戶得以擁有超過2萬坪的綠地景觀,即便身處繁忙都會區,也能親近自然、享受綠意生活。

南港的綠地和公園其實不多,但「南港國際SKYPARK」位置得天獨厚,左右兩側便是新新公園與玉東公園,被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建築本身亦在1樓打造7400坪的開放式生活綠地,成為住戶日常散步、親子活動的舒適空間;5樓更設有2,700坪的空中花園,巧妙銜接商場與住宅動線,形塑一條專屬住戶的「空中綠廊」。三大綠帶串連,總計超過2萬坪的綠地空間,為在此生活的住戶,帶來鬧中取靜、綠意盎然的都會綠生活。

南港國際skypark
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在「南港國際SKYPARK」周邊,成就難得一見的都會綠生活日常。
南港國際skypark

在產業群聚、軌道建設與城市更新等多重利多加持下,南港正迅速轉型為台北的新核心區。「南港國際 SKY PARK」不僅坐擁地段、機能、交通與綠意,更透過全區規劃實現「住、辦、遊、憩」一體的生活藍圖,是少數能真正實現國際級居住品質的指標建案,也象徵南港邁向世界級城市生活的重要起點。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