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社男

獨步全球、甚至比購物中心厲害!日本商店街特別在哪?3 個特殊「商業模式」拆解


解封後,不少友人再度踏上久違的日本之旅。壽司、拉麵、超市、溫泉⋯⋯停留時間應該都有不夠用的感覺。日本有哪個地方是能一步滿足這類複合需求的地點嗎?有的,就是日本的商店街,在大約步行 20 分鐘的距離內,集結了各式各樣、不同特色的店面,包括美食、購物、休閒娛樂等,多元個體小型店鋪所集結的商店街,非常推薦給赴日觀光的人。
日本商店街在某個程度上,跟多年前台灣南部夜市的概念類似。
當消費者的物質需求逐漸興起,過去一家獨立類型專門店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顧客一次出門的購物需求;人口增加也是一個催生劑,1872 年日本的人口只有約 3500 萬人,1912 年已成長到約 5000 萬人,人口急速發展的過程中,消費者變多、商業規模感湧現,當時大型綜合商場的概念也還沒出現,為了能滿足顧客多元的購物清單,以個人事業主為單位的小型專門店紛紛開始集結在同一個區域,商店街的商業模式就自然的成型了。根據記錄,日本最早的商店街是 1894 年成立的金沢・片町商店街,一百多年過去了,金沢・片町商店街的商業模式仍持續運作中。
獨步全球!比購物中心還厲害,日本「商店街」商業模式特別在哪?
推薦商店街給赴日觀光的人,主因也跟商店街能在日本大量發展的模式有關。進一步拆解,日本商店街有 3 個特殊的商業元素:
1. 交通便利性:日本的徒步文化,讓車站附近萌生龐大商機
「交通便利性」是商業設施的成功元素之一,更是構成商店街的重要元素。
雖然每個地點的交通狀況不一定相同,但根據自己幾次居住在日本的經驗來看,從住家出發走路到車站搭車,快接近車站時,幾乎都會經過商店街。會有這個結構,也要拜日本跟歐美的馬車文化不同有關,日本主要以徒步為主,要推行電車搭配步行的移動組合比較容易被接受,因為幾乎大小城鎮都有車站,民眾靠電車移動的比例高,所以往車站移動變成居民幾乎每天必經的過程,店鋪也自然集結在住民徒步往車站的路上,更容易攔截到人流。這點要是在開車的社會,家用車出門後分別開往不同方向,且行車速度快,國外的商店可是無法跟日本商店街一樣,在固定地點讓顧客停留的。所以大部分日本商店街都會坐落在距離車站附近、交通便利的位置。
觀光客在日本主要也是以徒步為主,接近車站的商店街,提升了「交通便利性」的附加價值。像是東武鉄道東上線大山車站南口的 Happy Road 大山商店街(ハッピーロード大山商店街),車站直接連接商店街,一出站馬上就到全長 560 公尺的屋頂商店街,即使下雨也不用擔心移動,非常便利。
2. 構成綜合性:店鋪業態多元,甚至超越購物中心、大型賣場
構成商業設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商品力。即使到現在,也很難有大型購物中心能在商品力上跟大型商店街比擬。影響商品力的一個主因就是商店數量,只要商店數多,商品力的表現通常都不會太差。
在日本,商店街大概是指店鋪數量約 30 家以上集結的區域,根據 2022 年日本的商店街調查報告,日本商店街平均店鋪數為 51 家,且組合的商家來自不同業態,業態占比最高的是外食餐飲業(28%),接著是服飾業(15%)、其它服務業(玩具店、整骨、網咖、理髮、寵物等占 13%)、生活零售業(超市、便利商店、藥妝占 11%)。這些可供吃喝玩樂的店鋪,就占商店街構成的 67%,從逛街的角度來看,吃飯、買衣服、逛超市和休閒等,商店街提供的機能絕對能打發一個下午。
位在大阪的天神橋筋商店街,號稱「日本最長的商店街」,全長約 2.6 公里,集結了從服飾、雜貨、餐飲等 600 家大大小小的商店。這個規模有多大?日本三井不動產的購物中心裡,旗艦規格的「啦啦寶都東京灣(ららぽーと TOKYO-BAY)」商店數量約 450 家左右。對比下來,能幫助我們更好理解日本商店街的規模大小。
3. 區域性文化:有溫度的服務,現代商場缺乏的人才、街頭文化
日本商店街還有一個最難模仿的吸客元素:服務,特別是伴隨溫度的服務。說到溫度,商店街應該能打趴不少新銳的購物中心,原因跟商店街的傳統個人店數量相對多有關。這些商店街的個人店鋪,因為管理幹部人數不足,或不希望被現代購物中心的規定所束縛,所以都是現代購物中心裡很難出現的人才。
從小書局、蔬果店、肉品精肉店(兼賣炸物)到日式中華食堂(拉麵、煎餃、炒飯),商店街裡個人店鋪的一線人員,不少都是家族經營者親自上場,這些老闆們一直在前線經年累月累積實力,熟練的手法、招呼的叫賣聲,都能感覺到另類的日本街頭活力跟溫度。
商店街還有一個彩蛋業態:錢湯(澡堂),雖然錢湯不一定在商店街内,但商店街附近應該都能找到錢湯的蹤跡,花費約 500 元日幣(約新台幣 115 元),除了享受溫泉,還能體驗區域型服務,應該是商店街之旅最後一站必訪的地點。從西日本最長的京都三條會商店街,徒步不到一分鐘能到達的「トロン温泉稲荷」(人工溫泉),從 1910 年創業至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以「鄰里的澡堂」為定位,應該是不少當地商店街老闆們下班放鬆的好地點,如果想感受到區域住民最有溫度的文化互動,到這邊體驗應該不會錯。
不過,日本商店街近年也受到少子化影響,地方商店街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衰退期。日本商店街確實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從多年前福岡唐人町商店街拍攝的宣傳影片,就能感覺到商店街店鋪與地方居民的深度連接。到日本,記得一定要前往當地的商店街走走。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