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盧廷羲

能自行培訓,何必高薪搶才!南亞科的留才術:用 9 個月的課程,換心理安全感


人資這一行最大的考驗是什麼?在全球第四大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商南亞科技任職 23 年,2016 年起任人資處長謝章志的觀察是:防止人才被挖角。5、6 年前,人力流失到中國,疫情後則是國內科技大缺工,加上少子化愈來愈嚴重,徵才變得困難。
因應人力流失的常態性問題,謝章志說,「我覺得與其高薪搶才,不如內部自行培訓。」他們 2019 年起與知名管顧公司合作,推出「菁英人才培育計畫」,課程包含核心職能、領導力、溝通、時間管理等,訓練期長達 9 個月,受試者還有課後作業,必須與團隊分享學到的觀念,確保學以致用。
公關林佳瑜舉例,她的主管參加培育計畫後,導入綠燈思維(greenlights)的概念,團隊在腦力激盪的過程,會分為綠燈、紅燈時段。綠燈期間,眾人盡可能發表意見,且不能批評其他人,紅燈期間則是收斂想法,整合出結論,「以前我會怕點子不夠好,現在比較放得開,也更有心理安全感。」
謝章志說,以前開主管會,很容易因為意見不合就爭論,上課後大家有不批評、不抱怨的共識,組織體系有共同語言,氛圍也更好。
3 年來,南亞科技從 3600 名員工中,培訓出 200 位關鍵人才(多為中、高階主管),且這些人當中,只有一位離職,達到「關鍵人才留任率 100%」的目標,也凸顯留才效果。
提供工作與生活諮商,滿足新人、基層員工需求
除了培育高階人才,在新鮮人與基層員工方面,南亞科技也有一系列培訓、輔導專案。剛到職者,會參加 5 天的「新人營」,迅速掌握工作狀況。接下來 2 年,接受結構化在職訓練(S-OJT),包含專業知識與通識課程(例如營業祕密),每位新人還會有學長姐陪伴。
同時,南亞科技提供員工協助方案(EAPs),2019 年引進張老師諮商服務,在舒適、保密的空間下傾聽每個人的想法。員工不論在工作、生活上有困擾,皆有傾訴管道,「我們透過第三方跟員工訪談,整個過程都是保密的,能了解他在公司的真實狀況。」員工關係部經理張季珠說。
人資部整合訊息後,會透過大數據,判斷員工描述的現象中,哪些是當務之急,並加以調整、應對,無形中建立了雇主品牌形象。謝章志舉例,他們曾收到較多員工回饋,由於公司離市中心較遠(新北市泰山區),交通很不方便,人資處就增加接駁車的數量。他們也增設「媽媽室」,新手媽媽中午可哺乳。
人資工作未必能立竿見影,但對的事情就要繼續做
公司有 41 個級處單位,如果有員工反映主管太嚴苛,藉由數據交叉分析,調查該部門的離職率是否偏高,再請專人輔導。即使某位管理者收到比較多「意見」,也不用直接攤牌,「公司開很多領導力相關的課程,這時候我們就指派他(主管)去上課。」人資處長謝章志說明。
如此一來,既能使主管強化領導技巧,組織也會穩定發展。2018、2020、2022 年 3 度獲勞動部頒發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金牌。南亞科技 2021 永續報告書顯示,員工的平均認同度高達 72%,該年也拿下 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中的「人才發展領袖獎」。
「人資做的事情,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但對的事情就要繼續做。」謝章志說,在開課、請人輔導、留才與育才的過程,當然有許多挑戰,但只要持續執行,有一天收到跨部門、甚至是高階經理人的感謝,也就值得了。
員工心聲(林佳瑜,南亞科技公關,任職 3 年)
Q:剛到職,南亞科技如何幫助你融入公司?
A:初來乍到,所有事情都很陌生,5 天的新人營對我幫助很大,有點像「梯次」的感覺,結交朋友,也更有安全感。課程有很多種類,從專業技能、通識技能(如資安議題),都會講授。另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像是抽宿舍的規定、附近環境狀況,也會一一說明,讓我很快就對公司有全面性了解。最後是學長姐制度,有一位buddy(夥伴)陪著我,使我很迅速掌握業務內容。
謝章志 Profile
1973 年生,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碩士,1999 年加入南亞科技,曾任生管課長、生產規劃部經理、總經理室幕僚。2016 接任人力資源處副處長,現為人力資源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