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Kevin Liu

收到裁員通知,接下來該怎麼辦?專家:請隨時做好這 4 項準備


試想以下情境:你可能正因為連續假期的到來,開始放鬆身心、醞釀著預備出遊的情緒。此時公司人事部門寄來一封內部信件,主旨快速吸引了你的注意: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公司決定進行一波人員縮編,而你剛好也在被裁員的名單裡。
大部分收到這樣裁員通知的員工,可能當下都不知該做何反應,或是如何評估企業提出的資遣條件是否合理。有鑒於這波裁員潮可能會持續發生,職涯專家提出建議,儘管再怎麼不願意,上班族應該做好以下必要準備,以免收到裁員通知時不知所措。
1.第一次收到通知時不要簽署任何文件:
職涯專家費歐娜.布萊恩(Fiona Bryan)建議,當員工收到資遣通知時,不要立刻簽署文件。法律上規定會有一段時間,或是至少 21 天才需要你完成簽署。因此,當你收到資遣通知時記得好好讀過一遍,甚至可以拿這份通知請教律師或職涯顧問,判斷公司提出的條件是否合理合法;而在心情調適後,被資遣員工可以再與公司討論是否能調整裁員條件或是要求更多的資遣配套措施。
2.考慮如何領取資遣費:
應該選擇一次領取或按月領取?布萊恩表示,如果企業將資遣費按月發放,由於員工仍在公司每月薪資發放名單中,可以當作你是在職找新工作,這對員工將是一個更有利的條件。不過要注意的是,根據台灣勞基法規定,公司原本應該支付給資遣員工的當月薪資,仍需依原訂薪資發放日進行發放,而資遣費則須於資遣當日起 30 天內進行發放。
3.爭取更多資遣費或其他補償條件:
一般而言,員工每工作滿一年,公司會給一到三週的資遣費。若根據台灣勞基法規定,符合勞退新制的員工每工作滿一年,企業須給予至少 0.5 個月的資遣費,未滿一年的天數部分則須依比例計算。
不過依照員工對原公司的貢獻度,員工可以與企業協商爭取更多的遣散費;員工也可以向公司爭取繼續加保勞健保等保險作為補償條件,特別是當資遣費是每月支付的話,代表員工仍在公司每月薪資發放名單,則員工要求勞健保涵蓋,更方便得多。
4.請求轉職協助(履歷審查/面試培訓):
雖然資遣費對於被裁員工的生活十分重要,但離職後的生涯規劃也是員工可以要求原公司提供協助的部分,包括履歷審查和面試培訓等,這些對於公司人資部門是舉手之勞,而且不會花什麼錢,又能幫到員工,是被資遣員工可以積極爭取的幫助。而根據台灣勞基法規定,公司對於資遣員工在離職前更需提供「謀職假」,幫助員工在剩餘任職期間即可積極找尋新工作。
參考資料:CNBC、勞動部勞動資訊供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