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PEXELS

是不得不裁員,還是盲目跟著裁?以為裁員省成本,其實浪費更多錢!

2023-05-02 整理・撰文 Vincent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全世界掀起裁員潮,Google、微軟(Microsoft)等科技巨頭,日前都宣布裁撤上萬名員工,這波浪也湧進媒體、金融及各個產業,新聞不時看到哪家公司縮減人力的消息。談到為何裁員,許多企業只哀嘆是「經濟不景氣」的必要措施。然而,真是如此嗎?

真的有不景氣到得炒魷魚?很可能只是看別人裁,我也來裁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研究組織行為的教授傑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就指出,引發全球大規模裁員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模仿行為」。

從遠古時代,人就習慣模仿別人。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當你看到紅綠燈轉紅,但整條馬路一台車都沒有,前面的行人率先闖紅燈過馬路,這時你大概會有衝動,想跟他一起違規,這就是模仿的直覺。

回到商場上,這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都以不景氣為由解雇員工。即使營運狀況未必真的很糟,但看到其他公司在縮編,大多也都認為,這麼做可以節省費用而群起效仿。不過,菲佛提醒, 高層覺得裁員可以省錢,事實上可能使組織和社會付出更大的成本。

延伸閱讀: Shutterstock 你也擔心自己會被裁員嗎?專家警告:這 4 種類型員工是高危險群

裁員可以省錢?資遣費、重新徵才都是開銷,還有更多隱藏成本

首先,解雇員工要付出龐大的資遣費,隨之而來的人力缺口也是潛在問題。假定影響到公司日常運作,勢必又得開始徵人。徵才的獵頭費用、求職者薪資彈跳開出更高的薪水等,在在都是企業忽視的隱藏成本。

其次,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綜合檢視職涯年限、薪資發展等等要素的報告中表明,被解雇者的死亡率在接下來的 20 年提高 15~20%,並可能增加 2 倍以上自殺率。諷刺的是,這些大舉裁員的企業,往往在過去高聲疾呼「以人為本」、「人才是最重要資產」。可是一看到其他公司削減人力,就忍不住「模仿裁員」。不只導致營運沒有明顯起色,還可能傷害員工健康、喪失團隊向心力和企業名譽。

延伸閱讀:員工沒向心力?Google 研究 115 組團隊,得出打造高效戰隊的 5 大關鍵

更全面地看,大規模裁員產生了大量失業者,這些人丟了工作,自然不太敢消費。當全球籠罩在裁員陰影下,也會影響消費者信心,就算還保有工作,大家也怕自己會是下一個倒楣鬼,於是抓緊荷包、保守消費,市場因此更容易陷入經濟不景氣的惡性循環,企業要賺錢也就更難。

經營者可以再謹慎思考,是真的有必要裁員,或只是盲目跟風,小心這支迴力鏢最終打回自己頭上,也使整個社會承受代價。

參考資料:InsiderNBER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