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邵蓓宣

台灣微軟陳慧蓉:與其擔心被 AI 取代,不如擁抱學習力與成長心態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 OpenAI 打造的 ChatGPT,成為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領域最受歡迎、最普及的應用。自 2022 年 11 月推出後,上線 2個月,月活躍用戶數就突破 1 億,也是史上用戶量成長速度最快的服務。由於 ChatGPT 使用的技術門檻低、應用範圍廣,讓工作者擔憂 AI 取代人類的那天是否加速到來。
(點此連結立即下載:《企業人才策略講堂》電子專刊)
「其實老闆需不需要你,在於你的價值,不在於AI 是否能取代你。」《經理人》推出《2023 企業人才策略講堂》,邀請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分享 AI 帶給職場的衝擊,她首先回應。
除了庶務型的工作,你還做了哪些有價值的事?
微軟在 5 月初發布了《2023 Work Trend Index:Annual Report》,全球 31 個國家中調查了 3.1 萬人,其中有 62% 的人表示多數工作時間花在搜尋資料等庶務工作。而根據微軟 365 的數據,員工平均有 57% 時間花在往返溝通,包含會議、email 和聊天軟體,僅 43% 用在有創造力的事情上;而前 25% 的重度 email 使用者中,一周花在寫 email 的時間甚至高達 8.8 小時。換句話說,假設員工一周工作 5 天,其中一天就用在寫 email 上。
陳慧蓉表示,她在看這份報告的時候就在思考,第一,自己平常花多少的時間做重複性的事?如果今天可以把這些庶務型的工作簡單化,員工是不是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有創意、有價值的工作裡?
第二,少子化的趨勢下,缺工問題只會更嚴重。以台灣為例,去年新生兒只有 13 萬,未來企業在用人上只會更傷腦筋。老闆們要思考的是,AI 如何協助解決缺工這件事,例如幫助員工聰明使用 AI,和 AI 協作。
「很多人擔心會不會被 AI 取代,我覺得這樣想的話,就太輕忽了人類的創造力,老實說到現在為止,科技要取代人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不害怕改變、愛學習的人才,到哪裡都搶手
在 AI 技術迭代快速的時代,什麼樣的人才是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如果今天招募進來的員工,他們會的技術可能明天就不適用,企業到底要找什麼樣的人才?
陳慧蓉認為,人才的問題得回歸到企業的基本面,「AI 並不是取代掉你原來的工作,最重要還是公司的價值、商業目標,到底是什麼?」她表示,這兩件事先想好,才有辦法決定要找什麼樣的人才進來,符合公司的價值文化,可以一起走很遠。
其次,從工作趨勢裡她也發現,面對 AI 時代,有些工作能力需要特別關注:
敏捷(agile)。你必須要靈活(flexibility),願意嘗試做不同的改變,也要不害怕改變。
兩個C,溝通(communication)和創意(creativity)。如何用自然言語跟 AI 溝通、跟對方溝通,這些溝通技巧是無法代替的。專業跟創造力也是,AI也沒有辦法取代。
情商(EQ)。這是她認為很重要的能力,工作者未來除了學會跟機器溝通,還是得與人溝通。當需要協助人了解AI時,需要具有同理心,了解對方的思考和想法,以及工作內容是什麼。
判斷力。微軟身為 OpenAI 背後最大的投資者,隨著 ChatGPT 也推出進一步的 AI 應用服務,例如 ChatGPT 和 GPT-3.5 支援的全新搜尋引擎 Bing 和 Edge 瀏覽器,導入 AI 技術的辦公室軟體 Microsoft 365 Copilot。
「我覺得這個 copilot 名字取得非常好,這代表什麼?代表你才是 pilot(駕駛、飛行員)!AI不管如何聰明,他只是你的副駕駛,副駕駛的目的,就是讓正駕駛可以把飛機開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去,你才是主人。」陳慧蓉認為,不管如何使科技,最終提出問題、問對問題、給出判斷的始終還是自己。
「其實在這些能力底下,我認為最基本的還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一直願意學習、不怕學習,願意擁抱這些新的科技,你就會比較容易善用新科技,而不是拒絕它。」
探索更多AI的使用場景,需要企業一起開發
當 AI 不再需要高深的背景知識才能使用,而是成為人人都可使用的協作工具,哪些工作能做到更落地的應用?
陳慧蓉舉例,像她有時候要對不同產業演講,例如金融業,她就會請 Bing Chat 協助她快速了解金融業的一些用詞或趨勢;或是很多企業主會碰到,突然收到一封很長的 email,全部讀完可能就要花 10~20 分鐘,這時候就可以請 AI 整理這封 email、報告摘要。
「另外,很多台商現在前進東南亞,第一個產生的問題是溝通成本提高,因為他可能要考慮是不是要樣找一個英文好的人?還是要找會泰語、越南語的人才?」陳慧蓉分享,曾有客戶公司的業務試過用 Microsoft Teams(微軟的線上會議軟體)即時翻譯,他用英文跟泰國的合作方溝通,泰國那邊直接用泰語,兩邊溝通上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所以應用層面是很廣泛且實際的。
陳慧蓉坦言,以前微軟的角色,多站在輔導企業端如何與科技協作,但現在上了雲端,他們拿到訊息跟客戶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這對微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但這也讓他們激發自己的學習力,會更加謙卑。
「以前都是我們跟客戶講你要怎麼做,現在更多是客戶告訴我們他碰到的問題,大家一起共學共創。其實我還蠻喜歡這樣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