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高季芃

與顧客「聊夢想」,為何能讓商品賣得更好?讓店員具備同理心,有什麼行銷優勢?


在 2022 年被有航空界奧斯卡之稱的「Skytrax」評選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顧客票選獎第 10 名的瑞士國際航空(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曾經面臨顧客回頭率持續下降、業界準點排名僅有 18 的窘境。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在 2019 年邀請國際品牌顧問先驅馬汀.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改造飛行體驗。當時公司高層提出幾個方案,如把閱讀燈調成比較柔和、提供更優質的餐點等,但林斯壯認為,要先找出營運下滑的根本原因。
他帶著地勤、機長和機組人員聽乘客分享搭機體驗,發現乘客的感受是「焦慮」:飛行中的焦慮只是一小部分,其他如擔心無法準時抵達機場、對同機乘客存在不安心感、安檢時擔憂行李超重,以及抵達目的地後的交通轉乘等……。
幾個月後,瑞士國際航空成立一個部門,專門化解顧客的焦慮。他們觀察到,飛機降落後,旅客可能接著準備下榻飯店、拜訪客戶,要考量出境時間、視天氣情況安排適合的交通工具,旅客要花費精力應付這些過程,便可能造成花時間、金錢、精神成本的淤泥效應(sludge)。
因此他們提供附加服務:機長在降落前 40 分鐘對全機乘客廣播,內容包含告知閘門編號、通過海關和入境審查的等待時間、當地天氣報告、從閘門到行李提領區的預估步行時間,方便乘客安排計程車。貼心的服務使瑞士國際航空獲得旅客青睞。
3 問句探詢顧客想法,找出潛藏在心中的負面情緒
思索顧客在使用服務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到哪些淤泥效應的阻礙,就是將顧客放在心上的一種展現。淤泥效應時常造成心理負擔,比如說在陌生環境規畫交通旅程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可能造成焦慮、懷疑或恐懼等,先察覺顧客的負面情緒,便能從中辨識淤泥效應所在之處,進而提供附加服務,讓顧客感受到你的用心。
但不安的情緒時常潛藏顧客內心深處不易發現,《心理摩擦力》建議使用 3 種問句,讓對方多說一點。一是開放式問句,例如:「這個服務有哪些部分你必須再三考慮?」;二是「探究式問句」,如「上次進行得如何?」「這個很有趣,可以再多說一點嗎?」;三是啟發式問句,聚焦於服務可能讓顧客產生顧慮的矛盾點,如「上次哪一個環節讓你感到最困擾?」
把自主權還給消費者,讓他願意依照承諾行動
一旦發覺阻礙顧客行動的負面情緒,就有機會改善,甚至挖掘新客層。
一般販售專業器材的店鋪,通常都會雇用具專業知識的店員,但全美最大線上樂器及錄音設備零售商 Sweetwater Sound 認為,具備專業技能的店員,可能會在說明時出現各種術語,讓來買樂器的新手產生「我不屬於這裡」的心理,降低購買欲望。
他們透過 13 周職前訓練讓員工具備同理心,例如,和新手聊關於音樂的夢想、肯定新手並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藉此打造出讓所有顧客都能感到自在的銷售文化。這也讓他們每年有 30% 成長,其中一半更來自入手第一把樂器的新手。
店員主動攀談、銷售,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有時候過多推銷或展現專業,可能阻礙顧客採取行動,讓他們產生心理抗拒,反而無法完成銷售。Sweetwater Sound 展現對顧客的尊重,因此獲得青睞。
尊重人的自主權可以避免心理抗拒,某家餐廳就巧妙將請求轉為詢問,解決「爽約客」問題。大部分餐廳為避免顧客訂位後臨時取消,會在通話最後要求客戶若臨時無法出席要主動來電,但顧客通常都不會主動告知。
這家餐廳禮貌詢問訂位顧客:「若不克前來,能否請您來電取消呢?」這樣詢問後,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好」,並且依照承諾行動,大幅減少顧客爽約的機率。